山羊传染性脓疱临床诊断
溧阳市上兴镇某养羊场始建于1997年8月,至1998年5月底总共存栏134只。该场羊的来源:1997年购进本地山羊41只和徐州沙能山羊21只;1998年5月底购进河南沙能山羊45只;自繁羔羊27只。1998年6月中旬,该羊场有59只羊发生了以“烂嘴”为特征的疾病,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及流行情况,经会诊临床诊断为传染性脓疱病。
1.发病情况
1998年6月14日,发现该羊场有4只羊发病,至6月19日病羊数扩展到59只。发病羊主要购自河南(45只沙能羊全部发病)。本场繁殖的羔羊也有部分发病,1997年购进的62只山羊和6只吃奶羔羊无1例发病。到7月10日,死亡13只,死亡率22%。
2.临诊症状
病羊初期唇部、鼻部有小的呈红色结节,继而肿胀,成为水泡或脓疱。脓疱破溃出血、流脓,结成或棕色疣状硬痂,痂皮下伴以肉芽组织增生。整个发病羊群普遍消瘦,病情严重的衰竭而亡。少数病羊伴有严重的眼炎。发病初期,病羊精神正常,未发现体温异常变化。
3.剖检病变
病死羊消瘦,内脏无明显病变。仅见部分病死羊脊椎下淋巴管途径的小淋巴结出血,形成绿豆至红豆大小的鲜红色血块。结肠淋巴滤泡肿胀、坏死、钙化。
4.分析
羊传染性脓疱是由羊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一种羊的传染病,又称羊口疮,绵羊、山羊最易感,主要经创伤感染。据场主反映,1997年12月份,在从徐州购进12只沙能山羊后,羊场曾发生过此病。当时病情较轻,似为良性经过,未引起重视。在此之前,本地山羊从未发现过此病,推测病原可能就是由这12只沙能山羊带进的。1997年底圈存62只山羊均受过感染为耐过羊只,具有免疫力,但体内带毒。另外,1997年发病羊脱落的病痂散播在羊场内,它们都可能是这次发病的传染源。1998年5月底从河南购进的沙能山羊为易感羊,由于环境的突然改变,再加天气潮湿、炎热,易感羊迅速发病。羊场自行繁殖的羔羊也有部分发病,2月龄以内的包括吃奶羔羊由于受母源抗体的保护未见发病,2月龄以上的羔羊部分因母源抗体消失,体质弱、抵抗力较差的受到感染而发病。
5.防治措施
不要从病区引进羊。对新购入羊隔离、观察2~3周,确保健康无病后再并群。发生过此病的羊场,可采用疫苗接种,每年1次,防止本病的复发。同时做好环境消毒工作,特别是厩舍及用具的消毒。加强病羊的饲养管理,防止羊口腔粘膜、皮肤发生损伤。尽量拣出饲料和垫草中的芒剌。加喂适量食盐以减少山羊对其他物品的啃咬。经常给病羊供应清水,遇到病势严重而吃草困难时,可给予鲜奶或稀料。
该病无特效治疗药物,采用药物辅助治疗,可加快病羊康复。病羊的口腔病灶用清水、食醋或0.1%高锰酸钾冲洗,疮面涂以2%~3%的碘酊或3%的龙胆紫;使用常量青霉素、病毒唑配用氢化可的松肌注,每日2次,连用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