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改善养猪效益的对策

一、效益差的原因

1.饲养的品种不对路,商品猪质量差种猪的优劣是决定养猪效益高低的基本条件之一。要取得最佳效益,必须有优良的品种做保证。在广大农村,地方猪占有很例,很难看到正宗的三元杂交猪。一些农民在选购猪崽时,从不问是什么品种、出自哪个猪场,而只求价格便宜。一些农户虽能坚持自繁自养,但近亲繁殖的情况比较普遍,使许多农户饲养的猪生长慢、瘦肉率低、饲料报酬差,售价不高。

2.不按配方要求科学配制和使用饲料

农户养猪的习惯是有什么料喂什么料,配料要求不严,凑合思想严重,只注重饲料的数量和表观价格,不注重质量。因饲料单一、营养不全,适口性差,经常被猪拱到槽外;有的农户每次喂料时,加料太多,食槽中总有一定的剩料被老鼠、野鸟偷吃;有的饲槽设计不合理,槽底凹凸不平,水、料同槽,猪吃不干净,造成夏季发霉变质;还有的农户一次性购入太多饲料,保存不当或过期,造成饲料变质。这不仅浪费饲料、增加成本,还增加了猪发病的机会。

3.滥用药物,产生耐药性

药物虽可防治疾病,但也存在一定的毒副作用。据了解,农户滥用药物的现象十分普遍,造成浪费甚至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些农户将土霉素原粉、喹乙醇当作保健品长期使用,致使猪只产生耐药性,发病后很难治愈。

4.对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药物消毒是杀死体外病原微生物的唯一手段。一些农民认为病原微生物看不见、摸不着,消毒没有多大作用。因此,猪舍很少消毒,加上潮湿、卫生条件差,遇到环境突变,时常诱发伤寒、疥癣等疾病。有的农户虽然圈舍也进行了消毒,但药物的配制浓度和使用方法不当,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

5.未按照科学饲养的方法对种猪加强管理和使用

饲养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小农意识强,盲目追求低成本。表现在随意减少日粮中鱼粉、预混料等昂贵原料的添加量,或以霉变的饲料喂猪。管理上表现为种猪利用不当。种公猪配种过早,利用过度,导致公猪早衰而频繁淘汰公猪。种母猪哺乳时间过长,导致母猪体质变差,断奶后发情延迟,有的甚至导致不育。后备母猪配种过早,生长发育不全,终身繁殖力降低。

6.未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猪只进行接种

一些饲养母猪的农民,认为仔猪过早打预防针会影响其生长,因此,通常要饲养两个多月、体重达20千克以上才赶集出售,再由防疫员当场打猪瘟疫苗。表面上看猪崽健康买者放心,其实这时猪因应激导致免疫力最差,最易患病。

7.不注意为猪只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农民养猪通常一户一圈,因圈舍简陋,冬季太冷、夏季太热,加上清扫不及时,藏污纳垢,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极差,结果夏天很容易引起中暑,冬天则诱发感冒、传染性胃肠炎等疾病。同时大小猪混养,大猪抢料吃、小猪吃不到料或被咬伤的情况屡见不鲜。

8.猪场设计不科学,生产效率低下

专业户大多不注意场址的选择,多在公路旁、村内、甚至在自家院内养猪。建筑结构、布局不合理,设备过于简陋,不能为猪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无法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导致猪只的生产周期过长,造力、物力的浪费。

9.市场风险意识差,盲目养猪

看到仔猪贵,便盲目发展母猪,看到市场肉价上涨便盲目扩大商品猪生产规模,意识不到养猪业发展也是有市场规律的,更想不到别人养猪赚钱的时候可能就是自己赔钱的开始。结果形成“多养多赔,少养少赔,不养不赔”的恶性循环。

10.传统养猪的观念严重,意识不到市场风险

一些农户喜欢把猪养到过年时出售,春节前宰杀,这样集中上市,供大于求,势必引起肉价下跌,收益减少。还有些农民喜欢喂养超大猪,常常把猪饲养到130kg甚至更大。这些猪生长十分缓慢,不仅浪费人工及饲料,而且遇到突发疾病,损失惨重。

11.一条龙饲养法不科学

一些农户在养猪时喜欢大小猪在一起混养,采用某一阶段的饲料统一喂所有猪只,满足不了各阶段猪只的营养需要,同时也不利于提高猪舍利用率和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