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型水产养殖基地中虾蟹的共舞犹如天赐良机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协同画面
在广西大型水产养殖基地中,虾蟹的共生之美,就如同天赐良机,展现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协同画面。以下是其操作技术:
池塘准备:每个池塘面积为3-5亩,配备两层防逃设施,以确保老鼠和蛙类等不能侵扰。池外围栏高55厘米,下层衬有120厘米高聚乙烯网片,再覆盖60厘米高塑料布。池底要求平坦且坚实。
2月中下旬,每亩使用100千克生石灰进行消毒,并于2月20日左右进水至60厘米,同时使用50目筛绢过滤,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水草栽培:3月10日左右开始移植轮叶黑藻与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使其占据水面面积的60%以上。此外,还需投放螺蛳300千克/亩以促进环境健康。
苗种放养:在2月底前后,将规格为1.8-2.0厘米的青虾,每亩放养750-800只;4月20日左右,则放入3-4期幼蟹,每亩也可放养750-800只,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饲养管理:主要依靠人工投喂,小杂鱼、麦粉拌合物作为早期饵料;随着时间推移,可逐渐转变至切碎的小杂鱼与麸皮、玉米、小麦精料;后期则以精料为主,偶尔加入动物性饵料,以满足不同阶段虾蟹需求。在充分利用水草与螺狮的情况下,对待残饵剩余情况灵活调整投喂量。
水质管理:初期水位控制在60厘米左右,当温度达25℃时,可升至70厘米,而30℃以上时应控制在1.5米内。此外,每隔几天换一次总体积三分之一的新水,从而保持良好的营养循环和避免病虫害发生。
防疫措施:当温度介于20-25℃之间,可以每隔20天对整个池塘进行低浓度(0.5x10^(-6))的生石灰处理;而温度超过25℃时,则需每隔10天用更低浓度(1x10^(-6))进行处理,并保证池水pH值维持7.5到8.5之间。在发病高峰期间,如有必要还会定期添加含土霉素药饵,以预防疾病蔓延并及时治疗患病虾蟹群体。
捕捞方法包括地笼网捕、岸边捕捉以及干池捕捉,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地实现资源回收,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