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与负面效应分析
程琳琳 张俊飚 张安然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华中农业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0) 摘 要 在分析我国食用菌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食用菌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 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有:消耗大量的木质资源,破坏森林植被;食用菌废弃物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威胁生物多 样性,加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等。提出改善当前发展路径的建议为:加大科技投入和关键技术的研发力度;创新 菌业循环发展模式;合理利用各项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 关键词 食用菌;社会经济;负面效应;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934(2016)06-372-0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的推进以及人口的增加,我国面临的资源与环境约束日益趋紧,粮 食和能源等供应日渐紧张。尽管当前部分地区粮食存在过剩的现象,但这仅是一种低水平的结构性过剩, 也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与调整提供了契机[1]。食用菌产业作为现代生态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农业生产和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副 产品,变废为宝,增加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食品,更不与农作物生产争地、争时,能够吸收大量农村剩 余或弱势劳动力就业,其综合收益是粮食作物的4~5倍,是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于一体的 新兴特色产业[2]。然而,其同样会对社会、经济、生态等产生负面消极影响,如森林植被遭破坏等[3]。因 此,正确理解与处理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环境污染治理等的关系,推动区域社会 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协调、绿色发展,成为必须考虑且亟待破除的难题。1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积极效应1.1 经济效益随着食用菌在人们膳食结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消费需求量也不断增长,过去几十年我国食用菌产 业发展迅猛,特别是自2001年以来,每年以15%的速度飞快增长[4],已成为继粮、果、菜之后的第6大种 植产业[5]。作为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性产业,食用菌显然已成为中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中最 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增加国家财政税收、农民收入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食用菌产业虽然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其生产较为灵活,不与粮食、瓜果等生产争时、争地、争劳动力,农户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性,在农闲时从事食用菌栽培与生产,增加家庭经济收益[7]。自上世 纪始,食用菌就已是我国诸多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户脱贫致富、增收、奔小康的首选产业[8],部分市场价格 较高的野生食用菌品种,如松茸和干巴菌等的收入甚至占到农户家庭总收入的近1/3[9]。作为投资较少、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潜力大的农业产业,利用秸秆、稻糠等栽培食用菌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解决当前秸秆利用效率低、就地焚烧污染环境等问题,有利于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 整体提高。如,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栽培双孢蘑菇,可实现每公顷22.5 元的良好收益[10],而将食用菌菌渣饲料化,作为家禽、草食动物、鱼等饲料,亦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11]。1.2 社会效益农业的持续性不仅体现在能够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而且体现在能满足较高层次的文化需求[7],食用菌产业正是这样的产业。作为一种农产品,食用菌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元素,又具有低脂 肪、低热量、易被消化吸收等众多优点,其他农产品无法与之媲美,有着“素中之荤”之称和“植物蛋白 的顶峰”之誉,是人类均衡营养膳食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在保障我国居民基本食品需求、食物安全、 改善饮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历史悠久,食用菌饮食文化源远 流长,颇具特色。人们对饮食逐渐形成了多样化、高品位的追求,随之自然积累了大量宝贵的食用菌膳食 烹饪与加工方法,创造了中国博大精深的食用菌饮食文化[12]。这是其他国家所不能比拟的。相比其他普通蔬菜和水果,食用菌还具备一定的保健与养生功效。随着我国城乡居民购买力的提升及 大众健康消费观念的改变,人们对农产品与食品的需求已由追求“吃饱”“吃好”转变为“吃得健康”“吃得营养 与均衡”。这便推动人们将其作为健康食品、绿色食品进行消费。如,灵芝不仅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具 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效用,而且还可养颜美容,颇受人们青睐;猴头菇对治疗肠胃病有一定的效果,猴菇 菌片、猴菇饼干等加工产品已成为大众日常医疗和饮食的佳选。食用菌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劳动者在长期种植过程中所形成的栽培技术、操作工艺等具有一定的文 化内涵。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追求旅游等休闲娱乐活动,促进了诸多具备一定食用 菌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地区旅游业的兴旺与繁荣。许多地区的土地流转后,不少农户直接就地转移成为食 用菌产业工人,食用菌示范试验基地以及特色园区的建设,为这些地区农户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作为“中国香菇之乡”的浙江庆元,将这些文物古迹、制菇工具等展出,成为当地香菇文化不可或缺的 部分。福建古田县则依托当地独特的食用菌资源,大力发展与食用菌相关的主题会展旅游,推进主题农业 观光园建设、开发食用菌主题旅游商品、主题餐饮、主题会展旅游等,通过各种形式将食用菌贯穿于人们 、饮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形成集基本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市场建设、产品流通与集散、文化传播、餐饮保健、参观体验、旅游娱乐等众多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经济区。1.3 生态效益分析食用菌利用农林业边角料等进行栽培,栽培结束后产生的菌糠或菌渣可用于制作动物饲料,或用作有 机肥料还田。据相关数据显示,每10吨菌渣相当于0.18吨尿素,0.12吨标准磷肥,0.072吨硫酸钾,对于保持土壤团粒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是土壤培肥的好原料[1]。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农业生物资源。面对当前农村大量秸秆未充分利用,焚烧现象依然存在的局面, 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代替木屑,实现其合理利用和多次开发,不仅能够缓解农村焚烧秸秆的困境,有 效保护环境及改善生态质量,而且有助于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 时,食用菌菌渣作为有机肥还田,可以有效改良土壤,减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及其残留量,为有机农产品 生产提供有效保证[13]。通过发展生态食用菌产业,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投入,提高食用菌品质,实现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节本 增效”,更能够发挥其在包括林业在内的大农业生态系统和循环经济中的独特作用。通过产业嫁接,为我程琳琳等:食用菌产业的社会经济效益与负面效应分析国农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并为实现绿色生态生产提供空间和可能。如,山东沂水地区利用桑蚕资源发 展食用菌生产,在桑蚕养殖期间,利用桑枝和蚕粪等原料,以养蚕大棚基地为场所,以蚕茧站为服务中心, 开展食用菌栽培与种植;再将食用菌的菌渣、菌糠等施于桑园,提升桑地肥力。这一做法不仅能够实现养 蚕业和食用菌栽培业的良性结合与循环互动,使桑园经济收益倍增,还能够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桑枝的利 用率,推动两个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4]。2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负面影响与挑战尽管目前部分地区已探索或创新出大量可行的食用菌生态循环发展模式,但由于香菇、木耳等木腐食 用菌品种栽培依然需消耗较多木材,大量阔叶林木材的消耗,不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而 林木资源培植周期又长,故而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与提升受到严重制约。2.1 消耗大量木质资源,破坏森林植被阔叶林木用于栽培香菇产生的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用作其他食品生产原料。利用林业资源生产高级、健 康或绿色食品,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是高效利用优质木材的一种途径。相关资料显示,直接销售1立方 米阔叶林木材,其收益不足1 000元,若将其制成木屑栽培食用菌,其经济效益可成倍提高。以香菇为例,1立方米木材约可生产100千克干香菇,其收益是直接销售木材的近3倍,而如此利用枝桠材其收益可高达10倍[14]。然而,当前食用菌需求数量不断增长,阔叶林资源被消耗,尽管诸多地方严禁砍伐或非法伐木,但一 些食用菌生产经营者为了攫取高额的收益,大力收购林木资源,部分农户为此不惜违法或非法砍伐优质林 木,造成森林植被及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14]。2.2 食用菌废弃物增多,土壤与水资源等污染严重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渣产量大增,如不能及时合理地处理与利用,将会加重环境污染。菌渣的外袋为聚乙烯塑料袋,是石油化学产品,耐高温而不易腐烂,进入农田,不仅破坏土壤结构,而且 会因其不易透水透气使袋内菌渣繁殖大量病菌,造成土壤微生物群的改变,有害植物正常生长。若动物误 食菌袋,还会梗阻肠道引起死亡[1]。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部分食用菌栽培的农户在制种或接种时,采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等进行消 毒,药剂毒性较强,会伤害健康,甚至存在致癌的隐患。2.3 威胁生物多样性,加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当前食用菌产业发展仍以木腐菌为主,消耗大量的木材资源。随着食用菌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如果 不对森林资源加以保护,很可能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受到破坏,使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而森林植被的破坏 以及生态的脆弱性的加剧,会加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危害的程度,进而威胁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相关资料显示,享有“食用菌之都”之称的福建省古田县,每年生产食用菌在1亿袋左右,为此需消耗 阔叶林木材资源近10万立方米。该县域内林木资源特别是阔叶林数量与质量明显下降,全县水土流失面 积约占总面积的近 16%,且洪涝、泥石流等众多自然灾害发生频数从2次/10 年增至1次/年,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明显[15]。2.4 其他问题尽管现阶段绝大多数农村已大规模用电或用气,但仍有不少乡村依然以薪柴作为主要燃料做饭、取暖,尤其是在我国西部地区,国家对森林资源砍伐量做出严格限制。倘使这些地区仍要发展食用菌生产,那就 需要更多的林木资源。这不仅使得这些地区农户的生活与取暖问题更加严峻,而且会滋长违法砍伐、偷伐 盗砍的行为,加剧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破坏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此外,有较多地区食用菌袋栽生产偏好使用栎类森林资源的枝干,其原因在于,粗壮的栎类林木枝干 易被粉碎,省工省时,而其枝桠材却得不到利用,被大量浪费[16]。3 优化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3.1 加大科技投入和关键技术研发力度,推动产业链条延伸当前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已不能单纯地依赖于物质投入的增加和生产规模的扩大。面对我国食用菌原料 资源较为短缺且诸多原料未被充分利用的现状,应先从食用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研投入等方面着手, 鼓励支持食用菌企业、合作社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开展食用菌专用原料植物培育技术及相关配套技术 的攻关,并在菌种制作、养料配制方面取得更大突破[17]。与此同时,也要开发菌种种质资源,选育创新品 种,并通过安全生产关键技术、菌种质量控制、病虫害防治、高效保湿材料研发等方面的突破,以及新型 品种、操作工艺、设施装备等的改进武装食用菌产业[18],提升食用菌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市场竞争力和 发展潜力,为全行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打造坚实基础。同时,针对当前食用菌产品主要为初级产品,精深加工产品较少,难以满足我国居民日益增长的高质 量物质需求的现实,应不断改进食用菌产品加工操作技能,研发食用菌药用或具有保健疗效的多糖生物活 性物质的保健食品。3.2 创新菌业循环发展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首先,广开菌业原料来源,发展新型或替代原料。以农业废弃物为栽培原料,提高其利用率和转化效 率,如使用玉米芯、棉籽壳、甘蔗渣、木屑等人工栽培平菇,可实现 100%~150%的生物效率[19]。其次,循环利用菌渣、菌糠等,实现菌业高效发展。可利用菌渣培肥地力或做堆肥原料,提高土壤肥 力,增强土壤的透气性,减少对农药、化肥的依赖,提升农产品品质,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增产增效。以 菌渣、菌糠等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发展其他食用菌产品,如金针菇的菌渣栽培鸡腿菇,杏鲍菇的菌渣栽 培双孢蘑菇和草菇,白灵菇的菌渣栽培鸡腿菇、平菇等,并将菌渣、菌糠及其他下脚料等用作饲料添加剂, 用以补充一般饲料中不具备的菌类多糖和氨基酸等[20]。将菌渣等废弃物晒干,备作培养料灭菌的燃料,特 别是用于生物质气化炉,能提高气化的效率和热值[19];同时,还可将菌渣垫料等用作沼料发展沼气,其产 气效能不仅高于稻草等秸秆,还可缓解环境污染状况。3.3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一是在保护野生菌种与珍惜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环境资源承载力和市场需求状况,逐步 优化并稳定我国食用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金针菇等非耗木型品种,积极开发猴头菇、灵芝、杏鲍菇等特色品种,优化我国食用菌产业品种结构,实现多菌并举发展的良好局面。此外,各地区还应依托当地自然 资源优势,不断提高具有地域特色的草腐菌、节木菌等品种的比重,逐步降低我国食用菌产业对林木资源 的依赖性,推动菌业健康、持续、绿色发展。二是科学处理食用菌产业发展和森林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关系。在保证不对我国林木资源造成大面积损 害、确保森林资源总量增长的前提下,通过用林与造林挂钩的方法,或杂木资源有偿使用的办法,提高耗 木型食用菌品种的栽培成本,调整和稳定其生产规模,实现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动态平衡。对已无法采 伐的林地或濒临脆弱的林地,要加大封山育林和培育杂林木的力度,推动林木资源的恢复,改善林地生态 环境[19]。此外,还可通过建设菌菇林木专用基地,发展当地适宜种植的杂木品种,间伐间种,实现生态环 境保护与菌业林木资源利用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1]孙国琴,郭九峰, 郭金榜. 发展食用菌生产, 培植高效生态农业[J].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2(5): 7-9.[2]朱家明,高艳波, 丁才夫. 恩施州烟叶生产设施综合利用发展食用菌的实践及思考[J]. 食用菌, 2011(3): 5-7.[3]钟全林,郑达贤, 曾从盛. 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影响—以福建古田县为例[J]. 林业经济, 2006(6): 71- 74.[4]赵继亮.食用菌生产经营管理之我谈[J]. 食用菌, 2009, 31(4): 3.[5]刘士旺.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与研究动态[J]. 中国食用菌, 2009, 28(1): 60-61.[6]孙国琴,郭九峰. 食用菌产业是发展新农村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J]. 北方经济, 2006(7): 71-72.[7]郁建强,殷戎一. 略论食用菌产业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J]. 上海农学院学报, 1999, 17(2): 148-153.[8]黄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的现状与展望[J]. 中国食用菌, 1998(5): 3-4.[9]晏青华,文仕军. 安宁市野生食用菌资源利用探析[J]. 绿色科技, 2015(2): 130-131[10]梁枝荣, 张清文, 周志强. 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蘑菇高新技术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02, 21(3): 11-13.[11]沈恒胜, 陈君琛, 汤葆莎. 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再生资源利用[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5(10): 18-20.[12]侯志强, 张宁. 基于主题农业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以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资源为例[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11, 11(6): 107-112.[13]侯立娟, 姚方杰, 高芮, 等. 食用菌菌糠再利用研究概述[J]. 中国食用菌, 2008, 27(3): 6-8.[14]赵永强, 白坤伟, 王钦举. 利用桑蚕资源发展食用菌生产实现两个产业的生态循环与可持续发展[J]. 食用菌, 2005(4): 26-27.[15]黄文清,张俊飚. 基于资源禀赋约束下的我国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 湖湘论坛, 2010(4): 86-91.[16]张学雄,刘世军, 王书美, 等. 保康县食用菌发展与森林资源保护的调查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 2012(6): 58-60.[17]边银丙.我国秸秆资源状况对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影响[J]. 中国食用菌, 2006(1): 5-7.[18]徐萍, 卫新, 王美青, 等. 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4, 33(1): 59-62.[19]胡清秀, 张瑞颖. 菌业循环模式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的高效利用[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3, 34(6): 113-119.[20]张汝锦, 缪小志, 罗国楷. 香菇培养基残渣喂兔[J]. 食用菌, 1985(3):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