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粮油作物种植中的红小豆犹如精巧的棉花套裙轻盈又优雅地包裹着丰硕的果实
在粮油作物种植领域,棉花与红小豆的结合是一种高效且受欢迎的栽培模式。这种方法虽然在产量上略逊一筹于单独种植,但其节省劳动力和操作简便使其备受青睐。我省的邯郸、邢台、沧州和衡水等地均已采用了这一技术。
一、棉花套种红小豆技术概述
棉花以密集排列进行种植,大行距为70至90厘米,小行距为40至50厘米,并在大行内间隔播下一行紧凑的小红小豆。每亩棉花共有4000株,而每亩留下的红小豆苗数为5000到7000株。
二、棉花套种红小豆技术经济效益分析
将棉花与红小豆交替种植不会显著影响棉花产量,相反,通过这项措施,每亩可以增加30至40公斤的红小豆产量,这相当于额外收入120至160元。
三、栽培技巧总结
选地条件:由于红小豆对盐碱土有一定的耐性,在盐碱地块中进行栽培会导致死亡或不育,因此适宜选择无盐碱的地块进行间作。
选用合适品系:选择具有紧凑型、高早熟性和丰收性的品系,如中绿1号或白花型红小豆等。
施肥管理:施足底肥并增加磷酸盐,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同时确保良好的水分状况。
播籽时机:提前几天或与棉花同时播籽,以避免延长生长期。在一般情况下,可安排播籽于四月中旬左右。
浇灌时间:当6月20日左右,正值荚黑形成阶段(即开花结荚),此时如果缺乏水分,将直接影响生产;而这个时候恰好是雨季之前干旱季节,所以及时浇灌非常重要。
收获策略:
根据“荚黑不等时,时到不等荚”的原则,当70%以上的荚角变成黑色,即可一次性收获完毕。如果成熟较晚,要在棉花开花期间拔除所有植物以防止它们对新生的植物造成干扰。
对那些成熟期较长但容易发生早熟爆裂的问题,可以采取分批摘收方式来解决问题。
七、处理过后的土地管理:
拔掉秧后,可利用机会结合翻土,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并促进养分循环。此外,还要追施尿素10公斤/亩,以供接下来打顶前的准备工作使用。
重复施加氮化肥,并配合有机物质一起施入田里,为接下来的发展提供必要营养。通常,一次深层施肥即可完成任务。
适度控制树枝长度,以确保果实得到充足光照,并保持整齐美观。这通常需要从7月15日开始打顶直至整个过程结束。一旦发现第一个果枝出现蕾芡,则立即实施第二次控制措施,每亩使用缩节安原粉3~3.5克配以40公斤水喷雾剂;对于碰撞部分还需要再次调控一次;建议采取轻度调控频繁应用策略,使得效果更佳且持久。但务必注意不要过度使用化学药剂,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最后,对付害虫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当发现百个茎上至少有十只幼虫,就应立即采取防治措施。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了解更多关于如何高效率地实现“稻麦之交”中的“双杀”,提高您的农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