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做法

食用菌菌种为什么退化

1. 菌种不纯 在菌种继代培养过程中,菌种试管或袋内含有其他种类的杂菌,不是只含有所需要菌种的菌丝体,不同菌种混杂交叉感染,不同菌丝体混杂在一起出现不良杂交,导致菌丝生长发生变异,原有品种生产性状的改变。 2. 有害突变或感染病毒 菌株的菌丝细胞中发生有害突变,正常菌株一般不会导致遗传性状的改变,尽管经过多代移植,但突变体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在菌丝细胞群中所占的比例会随着移接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造成菌株的生产性能恶化。菌种被感染病毒后,病毒一边通过带毒孢子传染下一代,一边随着菌丝体的扩大繁殖而增加数量,病毒粒子到达一定浓度,菌菇质量下降、明显减产。 3. 培养环境不适合 培养环境不适合菌种生长,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气、光照、PH值、培养基过于丰富或过于贫瘠等,其中温度对生物代谢的影响最大,也是菌种退化的主要环境因素,菌种会因极度不适的温度环境发生遗传特性的改变。如果以上条件不能满足菌种的生活要求,特别是温度条件不满足,将会造成菌种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丧失应该具有优良种性。 4. 品种退化 一个品种的菌株在使用过程中,不重视人工选择,菌株随着培养和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菌龄增长逐渐发生一些自然突变,这些突变中不利的微型变异多,经常发生,发生表现型影响较大的突变频率低,表现出新陈代谢机能逐渐减低,抗逆能力丧失,失去高产性状。 5. 转代次数过多 实际的食用菌生产中,采用不正确的菌种培养和制作的转代,转代的次数越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6. 孢子结实能力差 粉孢子、节孢子和分生孢子是母种菌丝阶段产生的,在条件合适时,粉孢子等会萌发出不具有结实能力的菌丝,有的菌丝结实能力很差,和正常的菌丝继续转代后互相混合,整体从菌丝的外观基本没有任何的表现。 7. 菌种保藏不当 食用菌生产离不开菌种保藏,菌种保藏期间的保藏方法不当,保藏温度过高、过低,保藏时间过长,都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保藏期间如斜面母种出现子实体,有菌盖形成的情况下,条件合适就会有孢射到斜面上萌发出菌丝,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混在一起,食用菌菌种发生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