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做法

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年总产值可达6800余万元

秋末初冬是大地最多彩的时节,每一帧画面都定格着绚丽唯美。走进山西临县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浓郁的菇香气扑面而来。一个个整齐排列的香菇大棚,里面菌棒上长满了鲜嫩的香菇,如小伞般绽放,圆润饱满,散发着阵阵清香。菇农们忙碌地穿梭于大棚间,采收、装筐、搬运、分拣,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大门“我们以南庄村为主打造的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目前,占地1207亩,有1041个出菇棚,已形成规模效益,今年整体投入资金近6000万元,年总产值可达6800余万元,成为助推白文镇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为巩固衔接、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动力!”11月21日,正在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传达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的镇刘涛欣喜地说。 白文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今年以来,贯彻落实好县委第十五届八次全会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兑现年初在临县十七届五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重点打造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的承诺,白文镇村两级干部精神倍加振奋,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该镇坚持“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壮大产业强镇富民”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以食用菌为主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奏响强镇富民新乐章! 带头能人推动 位于湫水河以东的临县白文镇南庄村,毗邻218省道,距县城20公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以农为生,人均土地1.5亩,刚能解决温饱,大部分年轻人只能选择外出务工。2016年,村里的不少返乡人员在政府的鼓励、特别是到附近庙坪村观摩香菇种植产业,都觉得种植香菇有很大发展潜力,凭着政府给予补贴和优越的地理条件,许多村民投身到香菇种植事业当中。 县长姚树山在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现场办公解决发展难题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能够发展到如今的规模,离不开“党建引领、园区发展、产业共富”的管理模式。作为临县唯一的乡村振兴、一村一品带头人、唯一代表临县刚刚从杭州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归来的南庄村李秋平介绍说,为推动香菇产业发展,南庄村一直注重发挥的引领作用。在引进香菇产业初期,积极发动带头参与,全村有8名参与到香菇种植事业中,一批由“思想先进”向“领富先锋”转变,逐步形成“带头,农户为主,多元投入”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先后吸引村里的30余名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成立了25个从事枣木香菇种植合作社,参与到香菇产业发展中。这些能人,不仅为香菇产业发展注入了近2500万元的资金,而且带回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有力地助推了全村香菇产业的蓬勃发展。 镇干部在园区了解香菇产业发展情况正因如此,白文镇在南庄村打造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自2016年开始从最初的占地199亩、菌棒182万棒、出菇棚173棚、养菌棚30棚,发展到现在占地1207亩、菌棒1024万棒、出菇棚1041棚、养菌棚160棚,年收益6800万元的规模,种植的枣木香菇远销太原、郑州、青岛、武汉、西安等城市,菇农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临县香菇第一村”。 园区发展 资源共享 科学规划,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手。南庄村香菇产业坚持走园区化发展道路,从发展初期,积极发挥支村“两委”主导作用,与菇农充分沟通,将香菇种植区域集中规划在218省道两侧,就近共享水电路等公共资源。同时,菇农共同推选出德高望重的致富能手和带头人,组成香菇园区管理团队,负责园区日常工作管理和项目推动。园区内水、电、路、卫生、冷库等各类设施建设费用与开支全部按种植菌棒数分摊,不仅最大程度地节约了地、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而且极大地方便了菇农生产销售和相互交流。 据镇长王源远介绍,打造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去年投资超过亿元,今年政府又投资1000多万元,对园区实施硬化道路、排水渠、挡墙、水井、变压器升级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从而更进一步完善了园区的公共配套设施,为园区的菇农们创造了更好的发展条件。村里47岁的李保秀,今年发展起60多香菇种植大棚,每天起鸡叫睡半夜,每天在大棚里忙的不可开交。村委原会计郝秀生说,如今在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从事香菇产业的劳动力多达1000余人,其中除本村的400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外,其余的有来自周边临近的好几个村,还有来自临泉镇、安业乡、城庄镇、临县西部乡镇和曜头永兴苑社区的人。村里返乡创业的秦海贵,牵头成立了诚信食用菌农场和刘二飞种养农场,投资1000万元,流转130亩土地,在园区建起110个香菇大棚,带动了周边10多个村的人在他的农场从事香菇产业,每天收入200元到300元。来自湫水柏林苑社区的李海花,巾帼不让须眉,今年的收入要超过4万元。村里47岁的乔奋龙,过去在太原开饭店,去年春季也返乡到园区加入种植香菇的队伍,投资300万元,建起30个大棚,种植香菇8000多棒,最好的花菇每公斤在市场上能买到18元,香菇产业越做越大,收入越来越多。 抱团合作产业共富 众人划桨开大船。在园区建设运行上,村在统筹管理的同时,为搞好兜底保障服务,专门成立了临县南庄香菇协会。当出现管理问题或技术困难时,村出面负责协调,帮助解决,菇农之间抱团合作奔共富,相互学习交流种植技术,共同商定分级标准与销售价格,有效避免了恶性价格竞争和产品质量问题。全村从带头,脱贫户参与,外出返乡人员介入到大部分村民跟进,才形成了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的规模。去年到今年,香菇产业发展更是如火如荼,全村菇农投资近亿元,从自己制棒到注菌、刺孔、翻棒、上架、注水、采菇,带动了村里和周边的千余名劳动力,现在村里无一闲人,涌现了一大批香菇产业发展典型。贺谈庆,原南庄村支部,是2016年开始最早一批香菇种植的参与者。最初,他在南庄村碌碡坪流转土地42亩,开始尝试种植香菇,建起出菇棚26棚,养菌棚7棚,菌棒42万棒。当时他们由4个股的菇农组成,采用统一制棒,统一采摘,统一结算的方式运行,利用脱贫户的小额做本金,第二年就还清了本金,第三年就还清了,每人还分了十几万,并且挣下了现有的场地和大棚等各种设施,可以说淘到了第一桶金。 贺谈庆成功后并不保守,而是大力宣传香菇产业所带来的红利。于是现任李秋平、秦月贵、支部委员张武平,老刘成旺、薛宝平、郝秀生也相继成立了晨胜种养农场、刘二飞种养有限公司等合作社,流转土地162亩,建成菇棚156棚,养菌棚27棚,菌棒160万棒,带动南庄村的香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村里的脱贫户张保民,一直在村以种地为生。2019年开始跟着村里的能人接触香菇种植,并在短时间内就受益。在尝到甜头之后,2023年,张保民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又流转了52亩地,新建成出菇棚47棚,养菌棚16棚,菌棒36万棒,吸纳脱贫人口14人,同时,利用自己懂技术、会管理的优势,热心辅导新入手的菇农各项技术,帮助别人出售香菇,在实现个人产业扩大、收入增加的同时,带动了周围人的就业增收。目前,张保民年收益达40万元,成为村里的香菇产业致富标兵。同样,现年34岁的刘栋楠,原来一直在太原经营烟酒生意。去年,刘栋楠被村里红红火火种植香菇产业增收致富的事深深吸引,毅然决然回村,积极加入种植香菇产业的队伍,勤学苦干,在村里的原则湾流转59亩土地,新建出菇棚32棚,养菌棚8棚,储备菌棒25万棒,香菇种植年收入达30万元,成为村里最年轻、最有作为的一名香菇种植能手。 “我们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传达贯彻落实好县委十五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创建白文千亩枣木香菇特色产业园区为契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强党建、兴产业,建园区,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续写新的篇章,为全力实施‘三地三区’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临县贡献一份白文力量!”镇刘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