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羊科学饲养方法奶牛饲养关键期的管理
奶牛的饲养可分为四个阶段:泌乳初期(产后70天)、泌乳中期(产后71天~140天)、泌乳后期(产后141天~305天)和干乳期(产后306天~365天)。产前30天至产后70天是奶牛饲养最关键的100天,需经历停乳、分娩、哺乳、大量泌乳及初配等生理过程。这个时期的管理如稍有失误,就会给奶牛以后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带来长期的不可逆转的影响。
在这100 天内,奶牛需要充分休息,促进胎儿生长发育,修补体组织,蓄积营养和更新肠道微生物。为了供给产生高质量蛋白质所需能量,这段时间内母牛会消耗脂肪,同时抑制体脂合成。一般最高日产奶量出现在4周到8周,而最物质进食量则出现在10周到14周,因而造成了营养不良状态。
因此,在这100 天期间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围产期疾病,如酮病,是导致代谢障碍性疾病的一种常见形式,它可能引起整体能量代谢紊乱,并且与低血钙有关。在这个阶段,要确保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适中,不过肥也不过瘦,同时要控制精料供应,以避免营养不良。
预防生产困难,如產後瘫痪、胎衣不下、皱胃变位等,这些问题可能由于缺乏钙、维生素E和硒,以及营养不足引起。应保证孕畜获得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在妊娠晚期进行适当运动。
保证精料及营养物质的合理配给。在干奶期间,每千克配合料中添加必要数量的人工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此外,每千克干物资中添加适当数量的人工维生素A、D 和 E 以支持动物健康。
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比如增加日粮中的粗纤维含量,有助于预防皱胃变位。此外,可以通过调整日粮总能量水平,使其保持在基础需求上加上标准化增重水平,以减少因过度喂食而引起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提高生产效率。
管理者应当定时监测动物健康状况,并采取措施预防或治疗任何潜在的问题。这包括定期检查血液参数,如酮体浓度,以便及早发现代谢障碍并采取相应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这一关键时段,为母 cows 提供最佳环境以提高他们 的生产能力并保障繁殖成功,从而实现更高效益经济性的农场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