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穷人养羊越养越穷仿佛草莓白粉病一样顽固不屈不挠的防治技术

草莓白粉病,是一位顽固的病害,它自1998年起,在长丰县愈发猖獗,尤其是在保护地中,其影响力如同风暴一般,每当病情严重时,叶片会被卷曲至40%以上,而果实则沦为失去光泽的僵果,高达50%。这场疾疫对本地区的草莓产量、品质与效益造成了沉重打击。

因此,识别其症状,并掌握它的发生流行条件及防治方法变得至关重要。一、识别草莓白粉病的症状。该疾疫主要侵袭植株之叶片、花蕾、果实及果梗,不乏也会影响叶柄。在初期,当白色霉状物在叶背出现时,即知有此疾疫存在。而随着时间推移,该症状将蔓延至整个植株,如花蕾感染后不开放,或果实上覆盖粉末而变形。

二、探讨草莓白粉病之发生特点。该疾疫以生长后的黑褐色子实体为主体越冬,同时亦可以通过菌丝体形式存活。此外,该疾疫具有低温性特征,以15-20℃为最佳侵染温度,而5℃以下和30℃以上均无此趋势。当环境湿度达到50%且大棚内湿度较高时,此疾疫更易于传播与流行。

三、阐述草莓白粉病之防治技术。1.农业措施:选用抗病种类,如丰香或鬼甘怒等,并保持合理密植。大棚内需适时通风降温,以减少湿气累积。此外,在早期未受感染前,可使用百菌清或阿米西达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预防;当已显现出明显症状时,则应立即采取10%世高或40%福星等药剂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