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芒果地里巧种菌多重效益促发展

日前,四川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在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混撒拉村举办了一场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现场观摩活动,旨在向村民推广该院研发的最新科技成果:“果—菌—肥”协同提升农业效益模式。
据了解,这套模式从2021年开始研究,主要是统筹芒果农事管理时间的空闲期和林下空间的空闲地,利用农业废弃秸秆作为原料,发展林下赤松茸种植。通过该模式,既能保障现有芒果产业收益不变,又能通过种植赤松茸增加收入,赤松茸采收后的基料菌渣还可以还田改良土壤,提升土壤质量,进而促进芒果品质的提升。
为何能有如此显著的效果?答案在选用的食用菌品种上。攀枝花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专门从事食用菌栽培研究的副研究员肖玉军表示,“我们选用的是赤松茸,它是一种中温型珍稀食用兼药用菌,也是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向发展中国家推荐栽培的营养、健康的食用菌品种。”赤松茸降解纤维素和抗杂能力强,可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作物秸秆、果树枝条等农林废弃物作为基质,且菌丝、子实体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又可以促进林木的光合作用,同时,栽培后的菌渣还可以直接还田,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由于攀枝花冬季气候温暖、雨水少,为赤松茸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可以实现春节前后出菇,且品质优良,此时在全国范围内绝大部分地方赤松茸产量少或未上市,错峰上市能够极大增强市场竞争力且价格高,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
据悉,攀枝花有百万亩芒果园,发展芒果林下赤松茸产业有非常优越的条件。目前“果—菌—肥”协同提升农业效益模式已经基本成熟,接下来将根据在实际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整,并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促进农民增收。(来源:攀枝花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