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与国家防疫政策并进多地同步推出乡村振兴政策细节打造安全健康新农村
近期,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以加速这一重要战略在地方落地。其中,数字农业、生物种业、高校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等领域成为了各地发展重点。在河南省,这一振兴行动得到了具体化的30条措施,其中包括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并增强对重要农产品的保障供给能力。伴随着这些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都在不断改善,而农村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整治提升。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粮食资源的大省,河南省对粮食安全尤为重视。2021年,该省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750万亩,并保持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1.6亿亩,以确保产能的稳步提升。到2025年时,该省将建成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并实现良种覆盖率达97%以上。
北京市同样积极参与这一努力,不仅保障了一定数量的粮食和蔬菜产量,还推动了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此外,该市还立项了一批农业关键科技项目,以促进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型发展。到2025年,由于科技创新成为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其贡献率预计达到77%,而设施农业机械化率则超过55%。
随着数字技术逐渐成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大了数字农业发展力度,加快了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慧电网等方面建设。这有助于完善产业体系并促进乡村治理,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创建独具特色的数字乡村模式。
福建省也采取措施来加速其数字产业化与赋能乡村建设,将网络、大数据、高科技和知识等新因素有效融入其中,为城市与乡镇之间的差距提供解决方案,从而激发内生动力。
甘肃省首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地“数字乡村”示范项目已经成功实施。“该项目利用云计算、互联网及物联网技术”,构建起“振兴”、“脱贫巩固”、“智慧农业”、“社会管理”等功能模块,为可追溯性监测生态保护提供支持,同时进行生态修复工作。
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在全面推进政策实施细节不断出台的情况下,这些举措为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措施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与此同时,一部名为《关于促进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若干规定》的法律最近获得通过,这将为长期规划提供持续性的法规支持。而每个地区由于自身不同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标准体系,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策略来适应自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