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河蟹生态养殖新模式绿色水产高效增收
在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指导下,金坛市金城镇河蟹养殖示范户耿小龙推广了一种创新的河蟹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在100亩池塘中与青虾共存,青虾带来的收益达到了5万元,而自繁的河蟹苗种更是实现了12万元的产值。同时,每年的成品河蟹销售额可达到25万元,每亩纯利润高达2500-3000元。
为了维持池塘条件,耿小龙保持了淤泥层深度约为5厘米,并加深和扩宽水位,使得1.5-2米深的池塘水体占据全池面积40%以上。每亩使用100-150公斤生石灰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此外,还设立了钙塑板或防逃网,以防止河蟹逃逸。
微孔增氧设施的安装是该模式的一大创新,它们被设置在整个池塘中央,供气管架设在最高水位10-25厘米处。在供气管两侧间隔8-10米设置微孔管,这样可以有效地提供足够的氧气给水体中的生物。
为了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全池以伊乐藻为主,同时搭配其他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等,以提高整体覆盖率并促进生物多样性。此外,每年清明前后还会投放活螺蛳200-250公斤,为食物链提供丰富资源。
至于水质管理,一直致力于保持溶氧量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厘米、pH值7.5左右以及氨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每五到七天注入新鲜水一部分,而高温季节则需要几乎每天注入10-20厘米新水。不同月份的具体操作也有一定的调整,比如3月份会放置青虾苗和长江流域之家的螃蟹种子进入育肥期。
饲料管理方面,则主要采用颗粒饲料,并遵循晴天多投阴雨少投原则。在快速生长阶段,即从五月到九月,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加增氧时间,有时候甚至达到7小时运行以应对闷热天气。
对于病害防治,他们坚持结合生态调节和科学用药来预防疾病发生,并采取清除污染物、培植浮萍植物、自育螃蟹幼崽等措施来提升抗病能力。此外,还定期使用光合细菌或者EM原露等生物菌剂进行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同时利用生物底质改良剂改善底部土壤状况。而在梅雨结束、高温临近之前,将重点防治纤毛虫病,并进行全面消毒及内服药饵治疗,加强喂养以增强螃蟹果质和抵抗力,让它们顺利完成育肥期后上市出售成品螃蟭。在冬季轮换期间,可开始捕捞上市销售青虾;而成熟的大型螃蟭则通常是在十月到十一月间,在干燥的地面捕获后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