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冬季雏鹅养殖技术及用药

雏鹅是指刚出蛋壳1月龄以内的小鹅,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弱,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雏鹅的养殖技术至关重要。雏鹅对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较弱,最重要的是要做好饲养管理,要提高雏鹅的成活率。下面主要为大家介绍下冬季雏鹅养殖技术及用药:

一、冬季雏鹅养殖技术及用药:

1.育雏鹅室及育鹅雏设备的准备工作

雏鹅出蛋壳后或引进后必须专有一个光线充足、温度均匀、湿度适宜、保温良好、安静舒适的育雏室。育雏鹅室最好建在安静、偏僻、宽敞、通风良好的地方;雏鹅进入前要按要求对育雏室进行全面维修或装修,检查墙壁和地板有无破损以及老鼠洞,要及时修补,保证室内无“贼风”入侵;育雏鹅室必须干燥,留有能够随时打开和关闭的通风通道,保持通风顺畅。窗户大,有充足的阳光能够进入,保证光照。地面最好为水泥地面或地板革铺设的地面,容易用水冲洗和消毒。在进雏前对育雏鹅室内外进行彻底的清扫、冲洗;墙壁可用20%的生石灰粉刷,阴沟用20%的漂白粉溶液刷洗;地面用来苏儿溶液喷洒消毒,关闭门窗2-3h,然后打开门窗通风,让空气流通,吹干鹅室;育雏用的雏用的垫网、圈栏板以及食槽、水槽等用具首先用清水清洗,然后用3%-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刷,然后再用清水冲洗2-3遍、晾干;育雏室的门口设有消毒池和消毒灯,进出育雏舍的饲养人员必须经过消毒池和消毒灯,随时进行消毒,严防病原微生物进入及传播。进雏前3-5天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进雏前1-3天调温、湿度,并进行封闭消毒。

2.育雏鹅室的温度调节

雏鹅对温度敏感,温度对雏鹅的健康影响巨大,温度过高或过低,雏鹅都不适应,都会做出很大的反应,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发病死亡。刚出壳的雏鹅个体小、绒毛稀,对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及饲养规模、饲养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供热,保持育雏室的温度适宜、均匀,这种温度一般维持2-3周左右。给育雏鹅室加温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常见有伞形电力供温法和烟道供温法。伞形电力供温器,它是利用电热供温,一般常用于雏鹅较多的中型规模以上的鹅场。其优点是使用方便、干净卫生、节省人工、对温度调节快;缺点是成本较高。烟道供温法是用传统的燃料燃烧供热的方法,在育雏室外建一个小炉灶,烟道通过育雏室,加热烟道后提高室内温度,雏鹅放置在烟道下活动。其优点是燃料大多是可燃木屑、秸秆、树枝、煤等,容易获得,价格便宜,经济实用;缺点是温度调节较慢,不易调整。有些农村小规模养鹅户和农家个体养鹅户,一般饲养比较简陋,用圈栏或巢穴,地上铺上千软的稻草,上面盖上棉絮、麻袋或草垫等保温,用鹅自身散发的热量来维持舍内的温度。其优点是设备简单,材料易得,节省能源,成本低廉;缺点是卫生条件差,温度调节慢,保温差,很难达到要求,通风不好,没有空气流通,阳光不足,劳动量大,育雏效果差,不适宜大群育雏。

3.雏鹅的潮口及饮水

雏鹅第一次饮水俗称“潮口”,一般是先“潮口”,后开食,及时“潮口”对雏鹅的饲养十分重要,除了补充雏鹅水分,满足雏鹅对水的生理需要外,还可刺激肠道,促使胎粪的排出。“潮口”的一般在鹅出壳后24h左右开始,一般结合观察雏鹅的活动状态进行,当大多数雏鹅能行走自如,精神状态较好,活泼好动,当用手指试探时,雏鹅伸颈张嘴,有啄食手指或垫草的现象,就可以“潮口”;“潮口”的水温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早春气温低,水温以25℃为宜,不能太凉,水质要清洁卫生,最好将自来水烧开后冷却使用,也可使用高锰酸钾配制0.01%的溶液饮用。

4.雏鹅的及时开食

雏鹅“潮口”后即可以喂食。开食的饲料大多用容易消化的饲料,如用清水淘洗并泡透的碎大米、小米等,以及清洗切细的菜叶、嫩草等青料(3-7日龄雏鹅青料丝切成为2~3mm,1-2周龄的雏鹅青料丝切成为4-6mm,3-4周龄的雏鹅青料丝切成7-9mm即可)。开始饲喂时,可先把泡发好的碎米或小米撒在塑料布或席子上,让雏鹅自由啄食,2天后,可将泡发好的碎米或小米加青饲料搅拌均匀放入食槽内饲喂。长时间用此饲喂,容易缺乏矿物质,应需适当补加骨粉、微量元素添加剂和食盐。雏鹅开食后,最好喂给配合饲料等。喂食时,先喂青料再喂配合料,也可将青料与配合料混合湿拌后喂。

5.雏鹅的适时分群

鹅雏出壳时由于种蛋和孵化技术等多种因素,雏鹅的大小、强弱等不同,有的差异较大,因此必须根据出壳时间、强弱、大小适时进行分群,分群饲养,以免弱鹅因吃食、运动迟钝而被挤死、压死、饿死。

冬季养雏鹅七项饲养要点:

1.选择好鹅苗

优良健壮的雏鹅应具备:出壳后即能站立,绒毛蓬松、光滑、清洁,无沾毛、沾壳现象;精神活泼,反应灵敏,叫声宏亮,手提颈部双脚挣扎有力;倒置能迅速翻身;腹部柔软,卵黄吸收和脐部收缩良好,无粪便粘连;胫粗壮,胫、脚光滑发亮。

2.饲养密度要适宜

一般每平方米饲养1周龄雏鹅20~25只,2周龄15~20只,3周龄10只。

3.温度要适宜

冬季气温低,大群育雏应在育雏室保温育雏,铺好垫料,不要让雏鹅直接接触地面。适宜温度:第一周28~30℃,第二周26~28℃,第三周24~26℃,温度适宜,雏鹅分布均匀。若温度过高,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呼吸,饮水频繁;温度过低,雏鹅打堆拥挤,缩作一团。

4.湿度要适宜

栏舍潮湿易使雏鹅患感冒、下痢等疾病。栏舍适宜的湿度为60~70%,调节湿度的有效方法是要勤换垫料,常清扫粪便,保持地面和栏舍干燥。

5.开水与开食

雏鹅第一次饮水叫开水,雏鹅应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水。冬春寒冷季节,要饮温水(30℃左右)。若鹅苗经过远距离运输,首先喂给5~10%的葡萄糖水,有利提高成活率。第一次喂料叫开食。一般应在出壳后36小时以上进行。开食过早易患消化不良,开食应选择营养丰富,品质优良易消化的饲料。

6.放水和放牧

放水即在暖和的天气7~10日龄时开始,冷天则要2周后。选择晴朗天气,让雏鹅在水盆或水深4厘米左右的浅水中嬉水锻炼,初次放水时间以6~8分钟为宜,以后逐日延长放水时间和深度。放牧应在1周龄以后,选择晴天,将小鹅放在平坦的嫩草地上,让其自由采食青草,每次放牧时间25~30分钟。此期间应照常喂料,3~4周龄后,逐渐过渡到全日放牧,并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和补喂饲料数量。

7.做好防疫和保健

在防疫保健上,要认真做好如下几件事:

①在1~3日龄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预防小鹅瘟出现。

②育雏室保持清洁干爽,要经常清扫、消毒。

③平时精心饲养,注意饲料搭配和营养需要,不要使用发霉饲料和垫料。

④经常检查鹅群动态,发现病鹅要及时查明原因,及时治疗,若确定是传染病,应立即隔离,全群防疫,防止疫病扩散。

⑤放牧时要防暴晒、防雨淋、防农药中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