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救治

猪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特征的中毒性疾病。

病因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在外界环境中不易被破坏,一般性的加热煮沸也不能使毒素被分解(b1毒素在加热268℃―269℃时才被分解),这是一种致肝癌物质,黄曲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容易在玉米、花生、稻谷、麦籽以及棉籽饼、豆饼、麸皮、米糠中寄生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使一般谷物及其副产品发霉变质。目前,我们国内许多地区的人们习惯将已发霉变质的不能供人食用的粮食或食品用来喂猪,猪采食了这些发霉变质的饲料就会中毒。猪饲料由于含有不同谷物及丰富的营养素,贮藏不当,也会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黄曲霉菌最适宜在温度24℃―30℃的条件下繁殖,在谷物和粮油加工副产品中,若含水分达20%―30%,繁殖最快。黄曲霉菌繁殖最适宜的相对温度为30℃时,黄曲霉菌是玉米中的主要霉菌之一。当玉米含水量为16.2%―24.4%时作常温贮藏,黄曲霉菌是最主要的霉菌。

临床症状急性病例,可在运动中突然死亡,或在发病后两天内死亡。病猪精神萎顿,食欲废绝,身体衰弱,走路蹒跚,粘膜苍白,体温正常,粪便干燥,直肠出血,有的站立一偶或头一抵墙壁,呆立不动。慢性病例,精神萎顿,走路僵硬,啃食瓦砾、泥土;离群独处,垂头拱背,缩腹,粪便干燥。有的病猪呈现兴奋不安,乱窜乱跳。粘膜黄染,体温正常,少数病猪眼鼻周围皮肤变红,渐成蓝色。

病理变化急性病例,贫血和出血,胸腹腔大出血,浆膜表面常有瘀血斑点。大腿前和肩胛下的皮下肌肉出血。肝肿大,有出血点。肝脏邻近浆膜部分有针尖状或瘀斑状出血,心外膜和心内膜常见明显出血,全身肌肉常有出血。慢性病例,肝胆管增生硬化,肝脂肪变性,肝表面有白色小点或坏死病灶,胸腹腔积液。肾腔呈苍白色、肿胀。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

预防坚持不喂发霉饲料是预防的根本措施。防止饲料发霉也是预防重要一环。

1.谷物成熟后要及时收获,彻底晒干,通风贮藏,避免发霉。

2.加强饲料的保管,注意保持干燥,特别是在温暖多雨地区或季节,更应防止饲料发霉。

3.不用已发霉变质的谷物或食品喂猪。

4.一旦发现猪中毒,立即停喂霉变饲料,改用新鲜饲料饲喂。

5.对轻微霉变的谷物饲料,可用3倍量的清水浸泡一昼夜,再换等量清水浸泡,如此连续换3―4次,大部分毒素能被清水浸出,然后取出晒干,再做饲料用。若用10%的石灰水代替清水浸泡,去毒效果更好。

治疗目前尚无有效解毒剂,只能采用对症疗法,大猪用25%葡萄糖注射液60毫升,加维生素c10毫升静脉推注,连用3天―4天,绿豆50克,甘草20克,煎水,放入水槽内让猪自饮,同时用白糖拌料,每头20克,1日2次,连续7天―10天,有一定的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