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价格

社会粮油作物种植中的小麦赤霉病和条锈病防治措施研究

根据全国农技中心的预计,2018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偏重,总体面积达9.0亿亩次,其中病害占了虫害的上升。赤霉病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麦区风险较高,而条锈病在黄淮南部、江汉平原、西南以及西北部分地区发病严重。白粉病和纹枯病则在高产区域普遍发生。

为了防止赤霉病的流行,我们需要加强健康栽培,并且要在小麦抽穗扬花关键时期采取措施,比如见花打药,以主动防御。对于敏感品种,如果天气预报出现连续阴雨天气超过2天,我们应提前至破口抽穗期施药。在选择药剂时,可以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等,并确保使用足够量。如果遇到恶劣天气,应及时补充喷洒。如果疾病严重,我们需要隔5-7天后再次喷洒一次以保证控制效果。此外,在多菌灵抗性地区应避免使用苯并咪唑类药剂,而是采用轮换或混合用药策略。在有呕吐毒素风险高的区域,则应该谨慎使用肟菌酯等甲氧丙烯酸类复配剂。

对于条锈病,我们可以通过种植抗性的品种、拌种与药剂结合以及多样化栽培来进行防治,并加强监测工作。当发现问题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其范围。在今年春季,对于西南、鄂西北、江汉平原和河南省南部,这些地区由于条锈早起发作且范围广泛,因此必须实施专业化应急防控策略,以减轻疫情扩散给其他区域造成影响。此外,加强对冬繁区的封锁,以及对周边转寄主小檗兼治工作,也是必要的一步。最后,在春季流行区,要实施“发现一点,防治一片”的战略,以及时控制疫情,同时做好同类区域全面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