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价格

广西大型水产养殖基地虾蟹混养操作技术的应用场景

在广西的一家大型水产养殖基地,我亲自体验了虾蟹混养的操作技术,这种方式不仅投资少、周转快、效益高,而且风险小,易于掌握。以下是我对这些优点和具体操作技术的体会:

池塘条件:我们选择了面积约为3-5亩的池塘,并采取了两层防逃设施来防止老鼠和蛙类等有害生物侵入。池外围栏设高55厘米,池边再加一层120厘米高的聚乙烯网片,以及60厘米高塑料布。这要求池底必须平坦且坚实。我还记得在2月中下旬,我们用100千克生石灰进行消毒,并在2月20日左右进水至60厘米,以50目筛绢过滤,确保无敌害生物进入。

水草移植:到了3月10日左右,我们开始移植轮叶黑藻与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使其占据水面面积的大约60%。此外,我们还投放螺蛳300千克每亩。

苗种放养:在2月底前后,我们放入规格为1.8-2.0厘米的小青虾,每亩约750-800只。此外,在4月20日左右,也放入3-4期幼蟹,每亩同样放750-800只。

饲养管理:我们的饲养主要依靠利用水草和螺狮,同时通过人工投喂补充营养。在早期,我们投喂煮烂的小杂鱼(拌以麦粉);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切碎的小杂鱼与麸皮、玉米、小麦精料;最后阶段则主要以精料为主,加上定期使用玉米与小麦煮烂作为饵料。每天我会根据残饵剩余情况调整投喂量,每隔7天再加入动物性饵料。通常每天会投入精料3.5-4千克,动物性饵料3千克左右。

水质管理:为了适应不同温度环境,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位。一旦达到20℃以上,就调至70厘米,而25℃以上时,则升至1米,最多可达1.5米。当温度超30℃时,我会控制水位不超过1.5米。此外,每次更换总共三分之一的池水,一般间隔2到3天。

防病措施:当温度维持在20到25℃之间,我每20天都会对整个池塘施用含有0.5x10^-6浓度生石灰溶液进行消毒。而当温度超过25℃时,将其降低到1x10^-6浓度继续泼洒。我还要密切监控并保持池中的pH值稳定于7.5至8.5,如果遇发病高峰,便定期添加药饵,其中含有土霉素,每千克药饵内含6克,用完后持续治疗五六天即完成一疗程。

捕捞方法包括地笼网捕、岸边捕捉以及干式捕捞。这让我得到了丰厚的收获,同时也锻炼了我的手艺。在这里,与自然相处,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简单而又复杂”的农业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