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c-img/I-ex8PlLsUE6KvOez2HNAdAIvKkVcO3g3z6-2YMWEiEI6svhWuijlfjO1j8Upglf.jpg)
家庭养殖业金钱之选虾蟹混养的操作技巧大揭秘
1.池塘条件:首先,选择面积3-5亩的池塘,并确保有两层防逃设施。外围使用油毡或钙塑板做围栏,高55厘米,以防止老鼠和蛙类等小动物入侵;再加上0.8号聚乙烯网片做一层围栏,网高120厘米,上方衬以60厘米高塑料布。放苗前,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清理和修整工作,将淤泥全部清除出去,使得池底变得平坦且坚实。此外,在2月中下旬,每亩用量为100千克生石灰进行全面消毒处理。在2月20日左右,再进水至60厘米,并通过50目筛绢过滤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
2.水草移植:在3月10日左右开始移植轮叶黑藻与马来眼子菜等沉水植物,让它们占据水面面积的60%以上,同时投放螺蛳300千克/亩,以此促进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3.苗种放养:在2月底前后,将规格为1.8-2.0厘米的小青虾每亩放养750-800只。此外,在4月20日左右,又将3-4期幼蟹每亩放养750-800只,为后续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4.饲养管理:为了充分利用水草与螺狮资源,我们主要依靠人工投喂。早期,可以使用煮烂的小杂鱼(与麦粉拌和)作为饵料;中期,则是切碎的小杂鱼、麸皮、玉米、小麦精料混合投喂;到了后期,逐渐减少杂鱼比例,而以精料为主,如玉米与小麦煮烂制成饵料投喂。每天需要投入精料量约为3.5-4千克,以及动物性饵料约3千克,不同残留情况决定其变化。定点设在池边浅水草丛中,每天傍晚6时进行一次性质均匀分布的投食。
5.水质管理:在初期阶段保持一定时间内控制好水位,比如当温度达20℃以上时应调至70厘米,从而避免因温度升高导致氧气不足的问题。当温度超过25℃时,可进一步提升到1 米水平,此时若继续升温则需调整至最多1.5 米以维持最佳生活环境。在换盐过程中,每次更换总体积三分之一,但要注意频率不宜过于频繁,以免影响虾蟹生长状况。
6.防病措施: 在适宜温度区间(即20~25℃)期间,用0.5x10^(-6)浓度的生石灰全池泼洒,对抗病菌感染;而在更热情形下的25℃以上,可增加频率到每隔10天,用浓度降低到1x10^(-6)的情况下执行相同操作。此外,还需不断监控并调整pH值范围保持7.5~8.5之间。在发病高峰期间,即可通过药物增强饵料中的土霉素剂量达到有效治疗效果,每疗程持续五六天即可完成一完整周期。
7.捕捞策略:
地笼网捕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手段。
岸边捕捉可以从岸边直接捕捞,这样既能保证效率又能避免损失。
干池捕捉也是一种选择,当整个池塘干涸的时候,可以轻松抓取所有剩余的一批虾蟹。但这需要合理规划好整个生产周期,以便顺利实现从头到尾各个环节优化后的收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