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也能致富的河蟹养殖革命适合人人尝试的生态养殖模式
在金坛市的金城镇,有一位名叫耿小龙的养殖户,他运用创新的养殖技术,在100亩河蟹池中成功地实现了青虾和河蟹的共生养殖。他的这种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也为当地提供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首先,耿小龙将池塘设计得更加深宽,以便水体面积占比达到40%以上,并且采用了1∶3的坡度来防止河蟹逃跑。他还使用了100-150公斤的生石灰进行全池消毒,确保水质清澈健康。
其次,通过安装微孔增氧设施,耿小龙能够有效提升水体溶氧量,为青虾和河蟹提供理想的栖息环境。在此基础上,他种植了一大片伊乐藻作为主要食物来源,同时搭配其他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苦草等,以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生物链。
为了管理好池塘水质,耿小龙定期注入活螺蛳并控制氨氮浓度,使得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同时,他通过调整池塘水位来适应不同季节,对抗极端天气条件。此外,每年春季他会放入青虾苗,而夏季则是放入成熟的小型河蟹种,这样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压力,同时保障产量稳定。
饲料方面,耿小龙采用颗粒饲料投喂,并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喂食频率。在病害防治方面,他坚持科学用药与生态调节相结合的手段,比如利用光合细菌、EM原露等生物菌素改善水质,并加强底质改良以促进微生物活动。这不仅能预防疾病,还能增强河蟹抵抗力,让它们顺利完成育肥期。
到了冬季,当时机成熟时,即可开始捕捞这批培育至成熟的小型青虾。而对于成年的河蟹,则是在10月至11月之间进行干旱捕捞。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提高了产量,也保证了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标准,为当地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