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生态养殖之隧道工程奇观地下与水上共荣的双赢模式
在金坛市金城镇,耿小龙的河蟹养殖示范户成功实施了一种独特的多元养殖模式,将青虾与河蟹共同栖息于100亩的大型池塘中。这种跨物种共存的策略极大地提升了经济效益。在这一模式下,每年青虾带来的收入约为5万元,而自繁河蟹苗的产值高达12万元,再加上出售成品河蟹所得25万元,每亩纯利润可达到2500至3000元。
为了维持池塘环境,耿小龙会保持淤泥层深度达5厘米,并通过水位调整使得池塘中的水深面积占据全池面积的40%以上。每亩使用100至150公斤生石灰进行全面的消毒处理。此外,他还会在池塘周围设置钙塑板或防逃网,以防止河蟹逃逸。
安装微孔增氧设施是保证良好水质和促进生物活力的关键步骤。供气管架设在整个池塘中央,高出最高水位10-25厘米之处,并且南北向贯穿整个池塘。在供气管两侧间隔8-10米设置微孔管,这些微孔管的一端连接到总供气管,一端延伸至离埂1米远处,并固定于高出10-15厘米的位置以确保有效通风。
营造一个健康、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全域种植伊乐藻并采用切茎分段扦插技术,其中每亩需投入草本植物10至15公斤,以行距5-6米排列。这不仅创造了一个50%覆盖率的大片天然湿地,还提供了轮叶黑藻、苦草等其他沉浮植物栖息之地。此外,在清明前后,每亩都会放入200至250公斤活螺蛳以补充土壤肥力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要维持优良的水质管理,是对抗病害和促进生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次注水后,溶氧水平应保持至少5毫克/升透明度为40厘米,pH值7.5左右氨氮含量低于0.1毫克/升。此外,在热季节,每天注水量将增加到10至20厘米。而在3月份,将1000至2000尾/公斤重的小型青虾苗放入每亩,即可获得额外收益;4月份,则投放600只长江系源自同一区域内适龄河蟹幼体。一旦春季捕捞完成(通常是在7月),有条件的地方可能会再次进行一次青虾苗第二次放养,每个单位容纳500-800尾重约1公斤的小型青虾苗。
饲料管理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它主要依赖颗粒饲料供应,同时遵循晴天较多供应少量阴雨天减少给予原则。从5月到9月,这是河蟹与青虾快速增长期,因此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强氧气流动,并调整开机时间,如晴朗日子一般运行4小时而炎热时段则更长一些。
病害预防与控制是保障生产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结合自然调节与科学药剂使用的手段采取措施来预防疾病发生,比如定期清除污染、培育自身抵抗力强大的螃蟹种类、合理喂食以及调节环境参数等。如果需要,可以应用光合细菌或者EM原露等生物菌剂来改善环境质量,同时用生物底质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此前梅雨结束、高温开始之前,还要特别关注纺毛虫病并进行清洁消毒工作,以及内服药饵治疗,同时加强喂食以增强螃蟹抵御疾病能力,使其顺利渡过繁育期。
当冬季轮作结束后的四月中旬,大批数量的地笼被用于捕捉已成熟销售用的 青虾。当到了十月到十一月期间,干涸的鱼缸里也将收获大量成熟售出的螃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