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市场

黄粉虫工厂化生产技术

一、良种

山东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已培育出CH-1、GH-2、黄粉虫与黑粉虫的杂交种HH-1三个品种。GH-1个体大,生长快;适宜作为饲料或食品加工原料;GH-2个体小,但生长整齐速度较好,适合于饲料的应用;HH-1生活力强,繁殖率高,个体大,适于留种。

二、饲料

1、麦麸。传统饲养所用饲料以小麦麸皮为主,以各种新鲜蔬菜叶或土豆片作为水分来源的补充材料。

2、农作物秸秆糠粉生物饲料。可以利用各种农作物秸秆糠粉、树叶、杂草等,经过酵化处理,制作成生物饲料进行饲喂。

三、环境条件

黄粉虫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很宽,但最佳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为25~32℃,致死高温为36℃。最适相对湿度成虫、卵为55%~75%,幼虫、蛹为65%~75%。黄粉虫具趋光性,怕光而趋暗。

四、饲养器具

1、标准饲养盘。目前生产上最常采用的养殖盒规格为长80厘米、宽40厘米、高6厘米。为了节约成本,也可利用旧木料自行制作木盘,或者采用硬纸制作成纸质养殖盒,但规格必须与上统一。

2、饲养架。饲养架由∠30×30×4角钢组装而成,一般分为6层,每层可以放置6个标准饲养盘。

3、分离筛。分离筛分为2类,一类用于分离各龄幼虫和虫粪,一类用于分离老熟幼虫或蛹。幼虫与虫粪的分离筛由8目、20目、40目、60目铁丝网或尼龙丝网作底制作而成,四周用1厘米厚的木板制成。

4、产卵盘。产卵盘与生产饲养盘规格统一。产卵盘由产卵隔离网筛和生产饲养盘2部分组成,产卵隔离筛由40~60目筛网制作而成,四周比标准饲养盘缩小3~5厘米。

5、孵化箱和羽化箱。

五、防疫

1、软腐病。山东省出现于7~9月份。发病后幼虫行动迟缓,食欲下降,粪便稀清,最后变黑而死亡,死亡虫体初黑软,且散发恶臭气味,后变干瘪、僵硬。发现本病要停放青料,清理残食,调节室内湿度。将0.25克氯霉素或金霉素与麦麸250克混合均匀投喂。严禁在饲料中积水或于饲养盘中见水珠。

2、干枯病。虫体患病后,由体节部位干枯发展到全身干枯而死亡。在空气干燥季节,及时投喂青料,在地面上洒水,设水盆降温。

3、螨害。螨类对黄粉虫危害很大,造成虫体瘦弱,生长迟缓,孵化率低,繁殖力减弱,一般发生于7~9月份。调节室内空气湿度,夏季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食物带螨。饲料要密封储存,料糠、麦麸最好消毒,晾干以后再饲喂。特别在湿度过大的夏季雨天,所投青料必须干爽,不能过湿,及时清除残食,保持虫箱清洁,并使用强氯精200倍液消毒、在阳光下暴晒10分钟。

4、其他虫害。主要是米象、米蛾的幼虫,同黄粉虫争食饲料,形成糠团。及时发现剔除。还要注意饲养室内严防蚂蚁、苍蝇、蟑螂、老鼠、壁虎,室内严禁放置农药。

六、生产技术

1、饲养的种群密度。幼虫饲养种群密度一般保持在每标准饲养盘1~2公斤(7000~15000头)。随着生长发育,幼虫越大相对密度应小一些,室温高、湿度大,密度也应小一些。繁殖用成虫饲养密度一般保持在每标准饲养盘4000~6000只。

2、幼虫的饲养与虫粪筛除。从卵的置放和孵化开始,就要保持整个生长发育阶段的整齐性,最好将1~3天内的卵作为一批。饲养前,先在饲养箱、盒等器具内放入麸皮或其他饲料,再将黄粉虫卵或初孵化幼虫放入,幼虫密度以布满器具或最多不超过3~4厘米厚为宜,最后在上面铺放菜叶、其他蔬菜果品残体等。每隔一周左右,筛除虫粪,换上新饲料。当幼虫长到20~35毫米时,便可采收用于饲喂动物。一般幼虫体长达到30毫米时,颜色由黄褐色变淡,且食量减少,这是老熟幼虫的后期,以后即很快进入化蛹阶段。一般幼虫为3~5天筛1次虫粪,投放一次饲料。1~3龄幼虫可以不筛除虫粪,4~8龄用60目筛网,10龄以上可用40目筛网,老熟幼虫用普通铁窗纱为宜。

3、成虫的分离与饲养。分离成虫的方法主要有3种:

菜叶诱集。选择含水量较大的蔬菜叶,在刚出现羽化的成虫时,将菜叶置于饲养器具中,成虫便迅速爬到菜叶上取食,然后将菜叶连同成虫一起取出,放到集卵箱中。

用浸湿的黑布或海绵等物覆盖在饲养器具中蛹和成虫上面,将黑布移至集卵箱中,把成虫拨下来即可,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将成虫分离出来。

人工手拣,可以使蛹和成虫受伤率降低,但用工浪费。在育种材料的选择中,人工手拣仍是必要的手段。

在工厂化生产模式中,将分离出来的蛹集中在一起,置于羽化箱中,经过8~10天便集中羽化为成虫。将羽化出的成虫放置于饲养容器内,喂给麸皮或其他各种饲料(生物饲料、精料配合饲料、全价饲料)及青菜,经1周后体色逐渐变成黑褐色,这时便开始产卵,经1~2个月进入产卵盛期。成虫期应在黑暗的环境,并尽量减少干扰。交配对温度也有要求,20℃以下或32℃以上很少交配。交配产卵期要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