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奶稀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为什么许多奶农养的奶牛产奶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说说牛奶的组成,然后讲讲影响牛奶稀稠的因素,最后再讲应采取的措施。
一、牛奶的组成
牛奶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据分析证实至少有100多种化学成分。但主要成分是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以及微量其他物质(如磷脂、维生素、酶、色素、气体、白细胞等)。乳大致可分为水和干物质(干物质还可分为脂肪和无脂固形物)。
正常的牛乳成分含量,基本是稳定的,但各成分都有一定的变动范围,其中变化最大的是乳脂肪,其次是乳蛋白质,乳糖的变化较小。牛奶的检验就是根据奶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来定等定级的。牛奶组成中大部分是水分(86%―89%),干物质占11%~14%,牛奶的稀与稠主要与干物质的含量有关。而干物质又直接与组成他的乳脂肪、乳蛋白、乳糖等的含量有关。
二、影响牛奶稀稠的因素
牛乳中脂肪和蛋白含量是牛奶最重要的两个质量指标。牛奶中脂肪和蛋白的增加,不仅增加了牛奶的稠度,提高了营养价值,而且提高了牛奶的收购标准,直接增加了养牛户的经济效益。
牛奶中脂肪和蛋白的含量,依牛种、品种、个体、泌乳月份、胎次和饲料种类及饲养水平、季节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差异。乳中脂肪含量乳脂率是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蛋白质的含量则直接影响奶酪的产量。
(一)牛种和品种每个牛种和品种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气候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因而都具有自己固有的遗传特性和一定的经济有利性状,因而牛乳的质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个体同一牛种或品种的不同个体,由于个体间遗传差异,即使在同样饲养环境条件下,产奶量、奶质量仍有很大差异,这也是选育工作的魅力所在。
(三)年龄、胎次和泌乳阶段养牛实践表明,奶牛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长,所产奶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略有下降。泌乳前期奶量增加,乳脂率、无脂固形率都减少;泌乳后期奶量减少,乳脂率、无脂固形率都增加。
(四)饲料及饲养管理因素
1.奶牛日粮精料过多粗饲料严重不足。为了追求高产奶量,给产奶牛过多增加精饲料喂量,粗饲料不足,使瘤胃乙酸生产下降,乳脂率降低。牛瘤胃产生的挥发性脂肪酸中,只有乙酸除了作为能量来源外,同时可以作为牛乳脂肪合成的原料,而乙酸的来源是粗饲料中的纤维素,特别是干草。实践中,日粮中干草维持在1千克-2千克时,牛乳中的脂肪率将会降低0.3%―0.5%;最适宜的日粮应含有5千克干草。日粮中,若用秸秆代替40%的干草,可以大幅度降代产奶量和乳脂率。因此粗饲料的数量和质量对提高乳脂率非常重要。当日粮中粗饲料所占比例降至40%以下时,乳脂率含量明显下降;粗饲料比例低于10%时,乳脂率含量降至2%以下(正常为4%)。
精饲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饲喂过多的精料将会改变瘤胃的消化过程,增加丙酸的形成,降低乙酸的含量,丙酸不能用于合成乳脂,因而导致乳脂率降低。建议产奶母牛每产1千克奶,精料不要超过300克。“以料换奶”的生产方式,不但造成精料的浪费,增加饲养成本,而且会影响奶牛的繁殖,易引起癌胃酸中毒、瘤胃迟缓等的发生,降低养牛效益。
2.粗饲料品种单一,质量较差。据调查,农户实施全株带穗玉米青贮饲喂奶牛的不足20%;饲喂玉米秸秆青贮的农户约占30%;喂玉米秸、麦秸的农产占50%以上。绝大多数奶农没有种植牧草或红萝卜,奶牛的青饲料仅靠田间路边野生杂草,时断时有地供给。许多奶农给奶牛的日粮主要形式为“青贮+精料”或“麦秸+精料”的饲养模式。而且青贮料由于保管不善二次发酵发霉变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青贮料质量下降,奶牛采食量减少,因而影响了产奶量和奶的质量。
3.日粮粗蛋白含量下降,导致乳蛋白率下降。当日粮粗蛋白含量从17%降至9%时,粗蛋白下降1%,乳蛋白下降0.2%。
4.产奶牛的饲养管理环境不良。牛舍相对湿度大于90%,乳脂率将下降0.16―0.18%;环境温度过高,也将促使乳脂率下降。冬季天气良好时,给奶牛进行运动,可促进乳脂率提高0.17~0.24%。由于环境卫生条件差,使产奶牛患上乳房炎,乳成分合成机能明显降低,造成乳脂率、无脂固形物明显降低;由于饲料饲喂的不均衡、体况不良、饲喂变质饲料等原因,造成肝脏机能下降,使转化成乳成分原料的营养供给不足,乳脂率下降,无脂固形物合成减少,牛奶变稀。
5.暑热刺激。因天气酷热造成产奶牛食欲下降,采食量不足,奶牛体力下降和乳腺机能降低等。
6.挤乳技术不正确。不良的挤乳准备工作、挤奶机的真空度及脉动次数等不正确,不仅影响奶产量,也影响乳脂率的提高。
此外,环境的突然改变,原有饲喂程序的破坏,饲养员、挤奶员的改变,疾病等对产奶量和质量都有影响。
(五)选种选配奶牛中的错误
1.片面追求产奶量,忽略了乳脂率的提高。选择种公牛配种时,只注意了产奶量指数,忽视了乳脂率指数,因而选择了高产奶量、低乳脂率的公牛,结果女儿的产奶时虽然提高,但奶却更稀了。
2.为了贪图便宜,使用未经正式鉴定过的公牛()配种(甚至使用无配种许可证的劣等公牛),最终不但女儿的产奶量未得到提高,奶的质量也未得到改进。
三、改进措施
(一)正确选种选配
1.选择与配公牛不但产奶指数要高,而且乳脂率指数必须高于与配母牛,这这样后代奶的质量才能从遗传上得到提高。
2.杜绝使用未经过后裔测定的公牛()配种;坚决不用无系谱、无配种许可证的“野”公牛配种,以免降低后代的产奶性能和奶质量。
3.针对自身母牛产奶质量差的情况,选用产奶质量好的公牛进行改进,以期后代产奶质量能得到提高。
(二)正确控制日粮中精粗饲料比例牛乳中含有脂肪、蛋白质、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各种营养物质,绝大部分是在乳腺内由从血液中选择吸收的各种牛乳前驱物合成的,如乳中90%的蛋白质是由饲料中的前驱物在乳腺中合成的,10%的蛋白质是由血液直接携带来的。所以前驱物不足,就不能保证乳量和乳成分的正常组成,反之前驱物过多则造成浪费。牛乳成分含量一般随生产阶段和日粮营养水平波动。精料和粗料的比例大致为50:50(范围60:40~40:60),此比例是使乳中成分最高的饲料比例。在泌乳高峰期,奶牛养分需要量变大,要充分保证日粮的质量和饲料结构,质量不好或结构不好时,常常造成蛋白质不足。蛋白质喂量不足时,会造成奶量减少,乳蛋白率降低,奶变稀。为了提高日粮能量,在增加精饲料的同时应增喂优质粗饲料。
(三)充分保证粗饲料品质实践证明,优质苜蓿干草较劣质干草可提高产奶量800―1200千克/年?头,同时优质粗饲料可提高乳脂率0.1―0.2%,乳蛋白率提高0.03―0.06%,乳糖提高0.02―0.04%,无脂固形物提高0.05―0.09%。品质较低的粗饲料使高产奶牛不能发挥高产潜力,体质变差,牛奶品质下降,达不到乳品加工的等级要求,直接降低经济效益。对品质较差的粗饲料,可通过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处理方法提高其营养价值,粗饲料品质的提高,可提高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优化奶牛瘤胃环境,改善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消化代谢,实现奶牛对粗饲料的最佳利用,最终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牛奶质量和养牛效益。
(四)注意加强奶牛的防暑降温措施奶牛的最适生产温度为10―16℃,并且具有耐寒畏热的特性,尤其荷斯坦牛耐热性更差。为此,夏季应注意做好:
1.调整日粮,加强管理。提高日粮能量浓度,促进奶牛增加采食量。适当增加谷物喂量,添加脂肪酸钙,增加适口性好的多汁青绿饲料、块根、瓜类等。在夜间或清晨气候凉爽时增加一次饲喂。加强饮水减少牛舍存栏数以利散热。改变精料粉料为颗粒料,以提高精料的消化吸收。
2.加强通风与喷淋降温。
3.绿化环境。牛舍周围、运动场四周要进行绿化,既能美化环境,又有起遮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