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市场

奶牛皱胃变位的发病机理及治疗

皱胃的正常解剖学位置改变,称为皱胃变位。皱胃变位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皱胃疾病,按其变位的方向分为左方变位和右方变位两种类型。在兽医临床上,绝大多数病例是左方变位。皱胃变位发病高峰在分娩后6周内,也可散发于泌乳期或怀孕期,成年高产奶牛的发病率高于低产母牛。犊牛与公牛较少发病,断奶前常发生右方变位。

1皱胃左方变位

皱胃通过瘤胃下方移到左侧腹腔,置于瘤胃和左腹壁之间,称为皱胃左方移位。

1.1邹胃左方变位的病因

皱胃左方变位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可能有以下几点。

1.1.1饲养原因

饲养不当,日粮中含谷物,如玉米等易发酵的饲料较多以及喂饲较多的含高水平酸性成分饲料,如玉米青贮等。由此,导致挥发性脂肪酸量增加,其浓度过高可减少皱胃蠕动性及其排除作用;高精料日粮可引起气体产生增加,促进变位的发生。

1.1.2疾病原因

一些营养代谢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如酮病、低钙血症、生产瘫痪、牛妊娠毒血症、子宫炎、乳房炎、胎膜滞留和消化不良等,会引起胃肠弛缓。在分娩后,上述疾病对诱发皱胃变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胃肠弛缓可导致皱胃弛缓和产气。此外由于上述疾病可使病畜食欲减退,导致瘤胃体积减少,促进皱胃变位的发生。

1.1.3管理不当

为获得更高的产奶量,在奶牛的育种方面,通常选育后躯宽大的品种,从而腹腔相应变大,增加了真胃的移动性,增加了发生皱胃变位的机会。

1.2发病机制

皱胃弛缓一皱胃充满气体一沿右腹壁向上改变位置一侧面向脾脏和瘤胃背囊一胃底部,胃大弯,幽门十二指肠顺序改变位置一移位一皱胃被瘤胃压于下一运动减少一甚至其他各胃也受到牵引变位一影响正常的吸收和代谢一造成营养不足。

1.3皱胃左方变位的症状

食欲减退,厌食谷物类饲料,青贮饲料的采食量往往减少,大多数病牛对粗饲料仍保留一些食欲,产奶量下降1/3~1/2。通常排粪量减少,呈糊状,深绿色。病畜精神沉郁,轻度脱水,若无并发症,其体温,呼吸和脉率基本正常。从尾侧视诊可发现左侧肋弓突起,若从左侧观察肋弓突出更为明显(半月状突起);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在左侧肩关节和膝关节的连线与第11肋间交点处听诊,能听到与瘤胃蠕动时间不一致的皱胃音(带金属音调的流水音或滴落音),犊牛还表现为慢性或间歇性臌气。在听诊左腹部的同时进行叩诊,可听到高亢的鼓音(砰砰声或类似叩击钢管的铿锵音),叩诊与听诊应在从左侧髋结节至肘结节以及从肘结节至膝关节连线区域内进行。砰砰声最常见的部位处于上述区域的第8肋间至第12肋间之间。但是也有一部分严重病例的砰砰声可能接近腹侧或后侧,即超过第13肋骨。有的病牛可出现继发性酮病,表现出酮尿症、酮乳症,呼出气和乳中带有酮味。

1.4临床诊断

在听诊与叩诊结合听到砰砰声的区域的直下部进行穿刺检查,穿刺液呈酸性反应(pH值为1~4),棕褐色,缺乏纤毛虫,可作出明确诊断。直肠检查:可发现瘤胃背囊明显右移和左肾出现中度变位。

1.5皱胃左方变位的治疗

目前治疗皱胃左方变位的方法有滚转法、药物疗法和手术疗法等3种。

1.5.1滚转法

滚转法是治疗单纯性皱胃左方变位的常用方法,运用巧妙时,可以痊愈。具体的方法是使牛右侧横卧1min,然后转成仰卧(背部着地,四蹄朝天)1min,随后以背部为轴心,先向左滚转45°,回到正中,再向右滚转45°,再回到正中:如此来回地向左右两侧摆动若干次,每次回到正中位置时静止2~3min,此时真胃往往悬浮于腹中线并回到正常位置,仰卧时间越长,从臌胀的器官中逸出的气体和液体越多;将牛转为左侧横卧,使瘤胃与腹壁接触,然后马上使牛站立,以防左方变位复发。也可以采取左右来回摆动约3~5min后,突然一次以迅猛有力动作摆向右侧,使病牛呈右横卧姿势,至此完成一次翻滚动作,直至复位为止。如尚未复位,可重复进行。

1.5.2药物疗法

对于单纯性皱胃左方变位,当考虑到费用或护理及管理方面的限制而不能进行手术疗法时,可采取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可口服缓泻剂与制酵剂,应用促反刍药物和拟胆碱药物,以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胃肠排空。此外还应静脉注射钙剂和口服氯化钾。若存在并发症,如酮病、乳房炎、子宫炎等,应同时进行治疗,否则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注意:病畜经药物治疗,滚转法治疗或药物与滚转法相结合的治疗后,让动物尽可能地采食优质干草,以增加瘤胃容积,从而达到防止左方变位的复发和促进胃肠蠕动。

1.5.3手术疗法

在左腹部腰椎横突下方25~35cm,距第13肋骨6~8cm处,作垂直切口,导出皱胃内的气体和液体。然后,牵拉皱胃寻找大网膜,将大网膜引至切口处,用长约1m的肠线,一端在真胃大弯的大网膜附着部作一褥式缝合并打结,剪去余端;带有缝针的另一端放在切口外备用。纠正皱胃位置后,右手掌心握着带肠线的缝针,紧贴左内腹壁伸向右腹底部,并按助手在腹壁外指示真胃正常体表位置处,将缝针向外穿透腹壁,由助手将缝针拔出,慢慢拉紧缝线。然后,缝针从原刺入皮下,距处1.5~2.0cm处穿出皮肤,引出缝线,将其与入针处留线在皮肤外打结固定,剪去余线;腹腔内注入青霉素和链霉素溶液,缝合腹壁。

2皱胃右方变位

皱胃从正常的解剖位置以顺时针方向扭转到瓣胃的后上方,而置于肝脏与腹壁之间,称为皱胃右方变位。皱胃右方变位又称皱胃扭转。

2.1皱胃右方变位的机理

皱胃右方变位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有关的因素与左方变位相似。

皱胃扭转通常在瓣皱孔附近以垂直平面旋转,从右侧看为顺时针方向扭转,扭转一般呈180~270°,严重的可达540°。皱胃扭转引起瓣胃、网胃、十二指肠的变位。皱胃扭转导致幽门阻塞,引起皱胃的分泌增加,分泌的盐酸、氯化钠、钾和液体积聚,导致皱胃扩张、积液、气胀、腹痛、脱水、低氯血症、低钾血症和碱中毒以及循环虚脱的严重病理现象。由于皱胃扭转,皱胃的血液供应受到影响,最终引起皱胃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和缺血性坏死。

2.2皱胃右方变位的症状

食欲急剧减退或废绝,泌乳量急剧下降,表现不安或踢腹,背下沉等腹痛症状;体温一般正常或偏低,心率60~120次/min,呼吸数正常或减少。瘤胃蠕动音消失,粪便呈黑色、糊状,混有血液;从尾侧视诊可见右腹膨大或肋弓突起,在右肷窝可发现或触摸到半月状隆起;在听诊右腹部的同时进行叩诊,可听到高亢的鼓音(砰砰声),鼓音的区域向前可达第8肋间,向后可延伸至第12肋间或肷窝。右腹冲击式触诊可发现扭转的真胃内有大量液体。直肠检查:在右腹部触摸到臌胀而紧张的皱胃。从臌胀部位穿刺皱胃,可抽出大量带血色液体,pH值为1~4。血清氯化物在皱胃扭转早期为80~90mmol/L,严重病例低于70mmol/L。

2.3皱胃右方变位的治疗

2.3.1手术疗法

在右腹部第3腰椎横突下方10~15cm处作垂直切口,导出皱胃内的气体和液体;纠正皱胃位置,并使十二指肠和幽门通畅;将皱胃在正常位置加以缝合定,防止复发。对于早期的皱胃扭转或轻度脱水者,采取术后口服补液和补充氯化钾,每日2次:严重病例则应在术前进行静脉补液和补钾(450kg体重的奶牛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0~5000mL,2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20%安钠咖注射液10mL,静脉注射)。而低钙血症,酮病等并发症在术后应同时进行治疗。

2.3.2保守疗法

保守疗法可用缓泻剂、镇定剂,配合全身疗法,有的一周即可恢复健康。

3皱胃变位的预防

在满足动物的各种营养需要量的同时,应合理配合日粮,日粮中的谷物饲料,青贮饲料和优质干草的比例应适当;对发生乳房炎或子宫炎、酮病等疾病的病畜应及时治疗:在奶牛的育种方面,应注意选育既要后躯宽大,又要腹部较紧凑的奶牛。

4结语

皱胃变位一直是奶牛养殖的顽疾。国内外都已经把它列为了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但以一些治疗性的以外科为主的研究报道。本次探究主要是为了能在疾病的临床表现做出一些实验的数据和依据,以此能快速的诊断奶牛皱胃变位,同时进行有效的预防,从而减少损失。以预防为主,进行科学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