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下香菇发菌及出菇阶段应怎么管理

一、发菌管理阶段 1、高温危害 发菌培养阶段,如果遭遇高温天气,发菌室温度持续在32℃以上容易发生“烧菌”现象,主要表现为菌丝受到烧伤、活力下降、生长停滞、出现高温抑制线、菌袋变黄变褐等现象,严重的会滋生大量细菌或霉菌,使菌袋松软发臭报废,相关研究表明,温度升高使菌丝呼吸速率加快,菌袋内氧气不足,菌丝细胞启动无氧呼吸,一方面产生大量乙醛、乙醇和乳酸等有毒代谢产物;另一方面产生大量热量,使菌袋内的温度进一步升高,致使菌丝活力和抗性下降,甚至是死亡,杂菌滋生,导致菌棒污染甚至是腐烂。 2、设施降温 发菌期间如果遇到高温首先要采取措施防止烧菌,最大限度降低发菌室(棚)内的温度,定时进行通风换气,具体措施: ⑴ 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可加装风机水帘,可降低环境温度8-10℃,同时增加通风量; ⑵ 增加发菌室(棚)顶部及四周遮荫层厚度,减少热辐射增温; ⑶ 在发菌室(棚)顶部安装喷水带喷淋降温、地面喷水蒸发降温,注意严禁向菌棒直接喷水降温,以防止高温高湿环境下菌棒污染; ⑷ 如用大棚养菌,可搭设双层遮阳网,网与网之间的距离保持40cm以上,并保持大棚内通风顺畅。 ⑸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设施化制棒,在环境可以控制的培养室养菌,以最大程度降低外界环境变化对菌棒培养的不利影响,提高养菌质量。 3、调整技术措施 ⑴ 减少菌棒摆放层高,尽可能近地面摆放,以利用地面的温湿度条件; ⑵ 高温期严禁刺孔、搬动菌棒,以免引起菌丝呼吸代谢加快产热增强,加剧菌棒高温烧菌; ⑶ 需要增氧放气的菌棒应在高温过后进行刺孔,刺孔时选择气温较低的时间,分批次进行,要注意通风散热。刺孔后可垛成“2×3”字垛(即一层两个袋,一层三个袋交错摆放),这样通风换气效果比较好,氧气可以从剌孔眼进入袋内供氧,同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密切观察菇蚊、菇蝇等害虫动态,对发菌室及周围环境须预先进行消毒杀虫。 二、出菇管理阶段 1、设施降温 ⑴ 出菇期要做好防高温工作,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搭建双层棚; ⑵ 加装风机水帘,结合地下水降温,可降低环境温度8-10℃; ⑶ 在棚顶安装水带喷淋降温,棚内安装排风系统加强通风换气; ⑷ 棚内建蓄水沟,安装微喷系统,利用地下水来实现降温; ⑸ 出菇棚顶及四周覆盖草苫、遮阳网等以降低热辐射。 2、调整技术措施 ⑴ 高温期间,应尽量减少搬动菌棒,少打孔放气。如确需打孔放气、搬动菌棒的,要在早晚天气凉爽时分批少量进行; ⑵ 出菇期间可在傍晚或者夜间温度低时加强通风,以防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污染,发生烂棒; ⑶ 高温季节尽量选择晚上低温时注水,同时注意近期气温变化,温差和温度适宜时注水催菇,温度高时注水容易导致不出菇; ⑷ 温度超过生产品种出菇范围时,可暂时进行休眠管理。主要管理措施是降温通风,根据天气情况,两天至少喷水1次,温度高时每天喷水2次,以保持菌棒湿润和菌丝细胞活力;于晚上通风,防止高温高湿而烂棒。在气温下降、昼夜温差拉大的情况下,开始正常出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