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漳县食用菌种致富故事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助力乡村振兴在自然生长中的应用
甘肃漳县食用菌产业的崛起:从“致富菌”到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记者张晶特稿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一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食用菌基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里,不仅是自然之美与人文景观交融的地方,更是农民们致富、实现梦想的舞台。
近年来,漳县以其独到的策略和坚定的决心,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了全县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一项经济发展计划,也是一个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作用的典范案例。
首先,漳县通过精心组织科学规划,为食用菌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依托于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对产业进行了全面规划和指导。通过这一努力,全县上下形成了一种共同向前的气氛,每个人都对食用菌生产有着清晰的认识和目标。
其次,为了推动食用菌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漳县积极引进强化培训,并且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他们成功地吸引了两家专业企业入驻,同时培育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使得技术信息共享成为可能,这样的模式为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再者,加大项目支持力度也成为了关键。在这方面,漳县政府投入1020万元用于支持新品种引进、产销推介、人员培训以及其他关键环节。这不仅帮助企业解决了资金问题,也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最终,这些措施收获颇丰。目前,该地区已建成了450亩黑木耳和羊肚菌等多样性高的大型食品原料基地;栽培面积达到了600万棒(袋),产量超过9000吨;实现总产值7200万元,其中利润高达5000多万元。此外,还吸纳贫困户参与投资,让563户贫困家庭每年分红36万元,同时吸纳周边群众905人参加季节性务工,每户平均增收超5000元以上。
在这个故事背后,是一系列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和市场调控,以及对政策执行者的严格监督。而这些,都源自于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所倡导的一系列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质量为王,以创新驱动,以绿色低碳可持续为核心,在自然环境中营造出一种更加谐然相处的人与自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