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猪拉稀症侯群
1概述猪临床上以拉稀为主要特征的疫病,包括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猪痢疾、仔猪红痢、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等8种疾病。其中前3种为病毒病,其余均为细菌性疾病。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由于剧烈腹泻导致猪(大多为仔猪)迅速脱水、消瘦,最后衰竭死亡。而确诊对于病的预防和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兽医人员在临床上学会和掌握鉴别诊断的方法。在诸多鉴别诊断方法中,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是诊断疫病的基础,往往需要几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可作出诊断。
2鉴别诊断
2.1从流行病学特点上进行鉴别
①从病的流行季节上看,3种病毒病及仔猪白痢在冬春季节较多发生,而其他4种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发生。
②从发病日龄上看,仔猪红痢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初生仔猪,仔猪黄痢主要发生在1周龄内的仔猪,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发生在1.0日龄以内的仔猪,仔猪白痢主要发生在10~30日龄仔猪,而1月龄以上的猪则一般不发生白痢。猪轮状病毒病主要发生在8周龄以内的仔猪,猪痢疾及仔猪副伤寒以断奶后仔猪和小架子猪发病率较高,而猪流行性腹泻则可发生于各种日龄的猪。1周龄以上的仔猪则不发生红痢和黄痢。
③从发病率和死亡率上看,仔猪红痢、仔猪黄痢在仔猪出生后数小时至10多小时即可发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率高,而且病死率高达80%~90%。几种病毒病均有很高的发病率,但轮状病毒病病死率很低。猪轮状病毒病除感染猪外,犊牛、羔羊均可感染发病,而且日龄小的猪的发病率可高达50%~80%,但病死率仅为0%~10%。
2.2从临床症状上进行区别
这8种猪病均以拉稀为主要特征,但在临床症状上仍可以找出许多不同点来进行鉴别。出现剧烈水样腹泻的有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但前者传播快,死亡率高,后者传播慢,死亡率低;发生顽固性腹泻,排恶臭的液体粪便,同时耳及胸腹部皮肤有紫红色出血斑的为仔猪副伤寒;排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味黏稠的糊状稀粪的为仔猪白痢;能见到出血性下痢的有猪痢疾、仔猪红痢、仔猪黄痢3种,其中后2种多见于1~3出生日龄的乳猪,而前者多见于断奶后仔猪和架子猪,故可以区别出来。而仔猪黄痢开始时排糊状稀粪,且有腥臭味,渐变为液体稀粪,仔猪红痢则拉黏液状灰到红色稀粪,仔细观察是可以区别的。猪轮状病毒病在临床症状上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相似,所不同的为传染性胃肠炎多发生于10日龄内的仔猪,而成年猪常为隐染。
2.3从剖检变化上进行区别
从剖检变化上,3种病毒性拉稀病极其相似。如胃内均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小肠膨大臌气,肠壁变薄,小肠绒毛萎缩等,这些共同点可以与其他5种拉稀症侯群区别出来,再根据前面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的不同一一加以区分。仔猪白痢可从胃肠内容物的颜色(乳白色或灰白色)上很容易区别出来;从大肠坏死性炎症,即盲肠、结肠、回肠瓣处肠黏膜的灰麸皮状弥散性坏死灶的特征性病变上容易识别仔猪副伤寒;从大肠黏膜的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和病变部位肠段肿胀、点状坏死灶等特征来识别猪痢疾;从腹腔有红色积液、小肠呈深紫红色、肠内容物呈暗红色等特征来识别仔猪红痢;从颈腹部皮下水肿、小肠黏膜肿胀出血、有腥臭味黄白色内容物等特征来识别仔猪黄痢。
2.4从病原学诊断上进行区别
①3种病毒性拉稀病的实验室检查一般使用荧光抗体或酶联免疫试验方法,可得到确诊。使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脸测病料中的病毒抗原,也是可靠的诊断方法,具有特异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②其余5种细菌性拉稀病均可用病料做压片、涂片、触片,通过染色镜检查到各自病原体。如猪痢疾的病原体可用新鲜病料压片,在暗视野下观察到猪密螺旋体的蛇状运动;仔猪副伤寒除镜检见到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外,还可以用S?S?培养基来分离出沙门氏杆菌;仔猪白痢及仔猪黄痢均为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两者的区分需通过血清学方法,用因子血清(或抗原)来鉴别病原菌的血清型;仔猪红痢的病原为革兰氏阳性的魏氏梭菌,易于与其他几种菌相区别。
3防治措施
3.1预防
3种病毒性疫病的前2种常混合感染,且有弱毒疫苗可分别于母猪产前45天和产前30天进行接种;仔猪副伤寒及3种大肠杆菌病目前均有疫苗,可按各自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除副伤寒外,感染其余几种病的仔猪可从初乳中获得免疫力。猪轮状病毒病、仔猪红痢及猪痢疾等病目前尚无可靠疫苗,可从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增强猪的抵抗力着手预防,也可在流行期间给猪群添加抗病毒药(如清瘟败毒散)或抗菌药(如抗生素、磺胺类等)来预防。
3.2治疗
上述3种病毒性疫病无特效药物,可用抗病毒药物配合输液补盐等方法进行治疗;后5种细菌性疫病,在发病早期用各自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有一定疗效。同时对同群猪用药物添加的手段作紧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