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棒状杆菌病的症状猪棒状杆菌病的防治方法
棒状杆菌导致猪的泌尿系统产生炎症炎症,症状是母猪外阴有脓性分泌物并不时排出血尿。据研究80%以上的公猪包皮内带有猪棒状杆菌而母猪的内却很少见。然而棒状杆菌病只发生在母猪身上,且常在配种后或分娩后1到3周出现症状,因此很可能是配种时尿道口擦伤感染所致。对种公猪特别是身体较强壮的国外品种公猪配种前或定期进行包皮和包皮憩室清洗以防将病菌传染给母猪。公猪带毒母猪感染应引起养殖户的重视。
一、病原特点
棒状杆菌病的病原体为棒状杆菌属中的肾棒状杆菌和猪棒状杆菌。肾棒状杆菌又被称为肾脏杆菌、牛肾盂肾炎杆菌。棒状杆菌菌呈短粗的棒状,形态呈一端常较另一端粗。肾棒状杆菌主要引起牛、猪的肾盂肾炎,对马、绵羊和山羊也有致病性。猪棒状杆菌通常具有多种形态,短的近似球形而长的一端或两端膨大呈棒状,常单在或成丛状排列。猪棒状杆菌无鞭毛、不运动、不产生芽孢,可引起猪的肾盂肾炎、膀胱炎和尿道炎。
二、流行病学
猪棒状杆菌一般存在于公猪包皮内,大约80%的公猪携带这种病毒,然而在母猪内却很少见,但该病主要发生于母猪,通常于配种后数日出现症状。因此一般认为母猪配种时因尿道被擦伤而感染。所有家畜中只有猪对本菌有易感性。
三、临床症状
轻症病猪仅外阴有脓性分泌物并不时排出血尿,除此之外不见其他症状;情况严重的患病猪频频排出含有脓汁和血液的尿液,外阴部和尾部常沾有不洁污物。病猪食欲减退、感觉口渴,喝大量的水而且逐渐消瘦。
四、病理变化
病变主要见于猪的尿道和膀胱,有些病例也可波及输尿管、肾盂和肾脏。膀胱内尿呈红色含有血块、纤维素、脓汁和黏膜坏死碎片。膀胱黏膜病初仅有小的、弥漫性的潮红区,至后期则大部分或全部发生出血变化和纤维素性化脓性炎症。输尿管被波及时出现肿胀、变粗、变硬、管壁变厚的现象,发生与膀胱黏膜相同的炎症变化。肾脏实质受侵害时则出现有变性、坏死等变化,肾脏表面可见有带、结节或弥漫性病斑灶出于表面。
五、预防和治疗
为了防止散播病原要对患病母猪要进行隔离治疗,果断淘汰疑似传染源的公猪,采用人工授精可减少或杜绝该病的发生。临床上使用青霉素和广谱抗生素都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采用肌肉注射或拌料喂给均可。具体治疗方法是对病猪注射青霉素和止血敏,2次/天连用3天;间隔2天后再用恩诺沙星注射液倍量肌注连用3天。经过以上治疗一般病猪第3天血尿症状消失,且排尿频度减少,到了第5天即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