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湖湘自然历丨山火过后长出形似“羊肚”的美味菌类

山火是灾难,却也孕育了新生。2016年,在北美的一次特大山火中,羊肚菌浴火重生,于灰烬之中疯长。

这顽强的家伙平时很少“露脸”,它的孢子可以在一个地区传播数百万个,在地下生长成密如蛛网的结构,但它的子实体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显露出地面,也就是人们采摘的羊肚菌。博伊西州立大学助理教授墨林·怀特曾解释道,适当的“火候”会促进羊肚菌的菌核形成子实体。据说,山火过后的北美山林,羊肚菌产量明显提高,还在当地掀起了“采菌热”。

羊肚菌因菌盖表面凹凸不平形似“羊肚”而得名。粗柄羊肚菌是羊肚菌里的“小粗腿”。这两年,粗柄羊肚菌已经可以人工栽培了,“住”进了湖南多地的蔬菜大棚,作为珍稀菌类,在市场上供不应求。鲜菌每公斤可售300元左右,干菌则高达每公斤一两千元,“身价”着实不低。

粗柄羊肚菌 Morchella crassipes (Vent.) Pers.,圆锥形,表面许多不规则形凹坑,脊交织成网状,网棱窄,子囊盘淡至黄褐色。菌柄长 2至4cm,直径1.5至2cm,圆柱形,基部膨大,白色至淡。子囊具 8 个子囊孢子。夏秋季生于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