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日报龙泉 从世界香菇栽培发源地到食用菌王国
龙泉有着悠久而深厚的食用菌文化,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 据史料记载,1800多年前,地处东宫山腹地的龙泉农民最早认识香菇,并将其从野生野生转为人工孢子栽培。
公元1209年(宋嘉定二年),龙泉人何丹对当地民间用切花人工栽培香菇的方法进行了书面总结。 他在《龙泉县志》中,用185字从时序角度描述了香菇的栽培。 、田地选择、蘑菇采摘、干燥。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香菇的完整记录。 后来,这185个字通过《广东通志》流传到了日本。 正因为如此,何丹被视为传播蘑菇文化的第一人、中国蘑菇文化之父。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在龙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政府推动、领导领导、技术推广、部门联动和国家行动。 数百种“菌”齐开花,“蘑菇”脱颖而出,食用菌产业发展渐入佳境。 龙泉还被授予全国十大食用菌主要生产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中国灵芝第一乡、黑芝之乡等荣誉称号。真菌在中国。
从一个“蘑菇”到一百个“细菌”
龙泉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春季回温晚、夏季无酷暑、秋季降温早的特点。 特别是随海拔变化而三维梯度分布的气候优势,使得菌类产业发展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十分优越。
20世纪80年代,龙泉开始袋装香菇种植,并迅速普及。 香菇生产走上了增量提速的道路。 从1986年起,种植香菇49万袋。 1995年以来,年种植量稳定在8000万袋。 黑木耳产量从2006年的4000万袋快速增长到目前的1.6亿袋,食用菌种植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近年来,龙泉市提出“稳定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深加工、拓展市场”的发展思路。 通过实施食用菌改良工程,为食用菌产业“精兵简政”,大力开发食用菌新品种,由单一的袋装食用菌结构发展为多元化结构,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变一株“蘑菇”为百株“菌”齐开花,不仅让森林得到休养生息,经济效益成倍增长,食用菌生产也上了台阶。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今,龙泉食用菌结构呈现出“以黑木耳、香菇为主,珍稀真菌为辅”的多菌格局。 食用菌行业的“名册”中开始加入“新人”,比如工厂化金针菇、白灵菇等。 香菇、大球盖菇、鸡腿菇、蟹味菇等市场前景好的草腐菌生产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在当地乡镇,食用菌产业布局的区域分工越来越明显,一村一品的特色逐渐形成。 如今,安仁镇已成为南方最大的黑木耳菌种中心,龙南乡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高山反季食用菌生产基地,盐章、宝溪等乡镇的灵芝闻名遐尔。
不仅如此,整个食用菌行业的科研进展和产品深度开发也在日新月异。 在行业内率先尝试实践成功的替代黑木耳种植技术,让“千斤粮万元”不再是梦想。 双益菌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食用菌生产机械和智能控制系统应用于生产,实现了食用菌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无木化、年化规模化生产,填补了食用菌生产空白。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化差距生产出毛坯。 开展“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研究”项目,利用食用菌废弃物转化为生物饲料。 试验成功,食用菌原料利用率提高5-6倍…
而且,随着整个产业的成熟发展,食用菌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迅速崛起,专业交易市场和销售流通队伍也涌现:25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80多家专业合作社等300多家经销商企业、2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干货交易市场、3000多人的购销团队……龙泉食用菌远销10多个国家和国内省市。 整个行业的专业协作细分更加完善,产业链越来越长,发展越来越好。
食用菌生产大县变身食用菌生产强县
龙泉作为全国食用菌主产区之一,从数量上来说,已经是当之无愧的食用菌大县。 然而,如何将“大县”转变为“强县”,推动食用菌产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是龙泉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为此,龙泉市委提出,通过实施食用菌改良工程,进一步增强生态意识,提升市场化水平,提升组织水平,强化品牌管理,打造国家食用菌精深加工基地和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南方黑木耳生产销售中心,使龙泉由食用菌生产大县转变为食用菌强县。
有了这个总体部署,一场轰轰烈烈的食用菌推广开发运动迅速展开。
品牌建设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通过品牌农产品标准化、品质提升、宣传推广等一系列措施,龙泉市切实加大了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很快取得了实效。 “龙泉黑木耳”荣获地理标志认证商标,“龙泉灵芝”、“龙泉灵芝孢子粉”荣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先后荣获中国灵芝第一乡、中国黑木耳之乡、全国十大食用菌产品等称号。 基地县、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等国家级金字招牌; 一批食用菌龙头企业还获得了浙江省著名商标,被评为“中国农副产品著名品牌”,并获得多个品类进入国际市场的机会。 已认证。 去年,龙泉市食用菌质量安全出口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目前正在积极创建国家食用菌质量安全出口示范区。 这些身份不仅促进了行业的发展,而且在行业的转型升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实现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龙泉市成立了食用菌行业协会。 形成了“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组织体系。 按照“主产镇全覆盖、重点企业全员参与”的要求,全力推进食用菌生产加工环境标准化建设。 目前已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40个,占地4800亩,其中18个基地被认定为出口注册基地。 建成菌棒精深加工厂40座,年精加工菌棒能力1亿支。 同时,完成食用菌冷藏中心、检测中心、信息中心、黑木耳菌种中心、食用菌产销中心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全面提升食用菌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龙泉还与高校广泛合作,聘请浙江大学教授陈再明担任首席技术官发展食用菌专家,全力推进食用菌生产加工环节标准化。 组织开展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研发、检测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快食用菌新技术转化和推广,不断增强公司自主创新能力,深加工技术引领行业。 天和、聚珍园、佳宝、晨光等食用菌企业投资建设了香菇、黑木耳冷冻深加工设备,以及灵芝、灵芝破壁孢子粉生产线。 开发的产品投放市场后,反响良好、规模较大。 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去年,龙泉与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顶尖大学合作开展“龙泉灵芝孢子粉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与开发”,为龙泉灵芝孢子粉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与开发搭建了平台。龙泉食用菌产业走出去。 。
2012年,龙泉市共生产香菇菌类2.1亿袋,生产椴木灵芝5000立方米。 初级产品年产值达到7亿元,食用菌标准化率达到90%。 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实现了从食用菌向食用菌转型的目标。 从食用菌生产大县到食用菌生产强县。
餐桌食品成为健康宝库
当每年有3.6万吨干食用菌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到10多个国家,烹调成人们食用的一盘盘健康美食时,龙泉的食用菌产业已经开始转型升级,从美味的“山珍海味” ”使其成为抗癌“良药”和美味的保健食品。
龙泉市嘉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转型企业之一。 他们的“剑指”是食用菌生物技术的最高水平,从灵芝、香菇等食用菌中提取真菌多糖,制成药物胶囊和医药中间体。 针对被誉为“仙草”的灵芝的保健功能,开发了灵芝茶、灵芝饮料等保健食品。
“现在,食用菌不再仅仅用作蔬菜,还可以用作药品和保健食品。真菌多糖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 该公司负责人杨继根表示:“这样的改变,使得食用菌的平均食用价值增加了至少10倍。”
近年来,龙泉在推动产业转型的同时,还着力挖掘丰富的食用菌文化,大力弘扬食用菌文化价值,引导消费,推动产业发展,不断丰富产业新内涵。 据统计,龙泉已开发食用菌保健品20余种,其中6种已获得国家食品卫生批件。 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龙泉市委书记蔡晓春表示,将食用菌产业定位为全新的生物产业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龙泉要依托香菇、灵芝、黑木耳等食用菌作为健康、营养、美味、丰富的生态农产品的优势,培育食用菌作为“食品滋补”和“药用滋补”的主打产品。 “在发展医疗卫生和养老经济方面。 以现代保健和传统中医保健为手段,积极开发具有保健功效和推广价值的中高端系列产品。
目前,龙泉市还着力打造集博览、文化、生态观光、旅游为一体的中国食用菌博物馆。 博物馆分为香菇主展厅、香菇文化广场、香菇展示及服务区、国际学术名人展示区和科普香菇林生态园五大区域。 届时,承载着食用菌文化、食用菌发展历史以及食用菌产业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将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向世界展示。 香菇文化主展厅和食用菌历史人物主展厅已竣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向公众开放。
今年5月,龙泉提出文化融合发展的创新思路,丰富食用菌文化新内涵,把促进发展食用菌文化产业摆在重要位置。 下一步,龙泉将继续在食用菌产业的食用、药用、生产、加工、消费环节探索新方法、新功能、新产品、新理念,继承发展、推陈出新; 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努力实现文化带动产业、产业带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