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劳务经济大有可为
农村劳务经济是指农村劳动力利用自身体力和智力以及有限资金在家庭以外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经济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湖南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特征、问题及对策,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现状及特征 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3680多万人,其中未从业的劳动力资源780多万人,减去其中约150万学生(已进入劳动力年龄),实际剩余劳动力630万人,加上可从农林牧渔业中调出的富余劳动力,我省农村能转移的劳动力有1600多万人。 据抽样调查,2002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者达1131.36万人。在外出劳务者中,到外地的劳动力已达799.31万人,其中到外省的460.17万人,到外县的178.85万人,到外乡的160.29万人,分别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40.67%、15.81%、14.17%;而在本乡从事劳务的人数相对不多,为332.05万人,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29.35%。2002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人数增长趋势明显,全部外出劳务者比上年增加65.10万人,增长6.1%。2002年外出劳务者中,全年外出劳务的人数为560.74万人,比上年增加40.82万,增长7.85%;半年以上外出劳务的人数为443.31万人,比上年增加29.57万,增长7.19%。全部外出劳务者实际劳务总天数达262096.11万天,比上年增长9.5%。人均实际全年外出劳务时间为232天。 我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劳务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2002年外出劳务者中,男性占58.7%;30岁以下的约占55%,31—45岁的约占31%。 二是文化素质有所提高。据攸县农调队调查,目前该县在外从事劳务打工的劳力中,大专文化的约占2.1%,中专文化的约占7.2%,高中文化的约占14.4%,初中文化的约占58.8%。农村中专和初、高中毕业生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 三是地区分布广,沿海一带仍是转移的重点。2002年我省外出劳务人员中,有40%以上在外省,主要分布在广东、海南、福建,其次是浙江、江苏、上海、北京,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陕西、新疆、也有湖南的打工者。 四是存在着明显的自发性。从总体上看,我省有组织外出打工的比重还不大,主要还是靠“血缘、人缘、地缘”关系。2002年,农村外出劳务者中,亲友介绍外出劳务的占44%,自发外出劳务的占43.4%,有组织外出劳务的仅占12.6%。 五是具有明显的兼业性和“候鸟型”的特点。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保留着土地的承包权,在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做工经商。特别是靠近大中城市、交通比较发达地区的农民外出兼业的较多。据调查,有四成多的外出劳务者是农忙在家,农闲外出的“候鸟型”打工。 作用与问题 劳务经济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出劳务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途径。近几年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收入之所以还有所增加,主要是得益于劳务收入的增长2001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劳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近50%,2002年更是达到75%。 2.农民外出劳务是当前缓解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的重要方式。我省目前农民出省劳务人数达460多万人,相当于全省城镇就业人数的一半,并且已经超过了全省乡村从事非农产业人数的一半,出省劳务已经成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重要途径。 3.外出劳务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是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调查发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率较高的年份,GDP增长较快。据测算,改革开放以来,约有15%—20%的经济增长是劳动力部门转移的贡献,农村劳动力功不可没。二是劳务经济改善了流入地劳动力紧缺的局面,对城市化建设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扩大了城市的消费市场,据推算我省外出务工经商的劳动力构成城镇200多亿元的消费市场。三是为小城镇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据调查推算,2002年我省农村劳动力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的达280多万人,占外出人数的四分之一。 4.外出劳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是转移劳动力带回的资金对农户家庭的经营生产有很大帮助,能够使更多的资金投入本地的生产。2002年我省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寄回带回现金达300多亿元。其次是返回劳动力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如蓝山县彭道林创办的五星坪水泥有限公司兼并两个县属水泥厂,安排200多农民就业,年上缴税收300多万元,被评为全国“创业之星”。 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民外出劳务办证乱收费的问题。据调查反映,目前农民外出劳务前,首先在当地乡镇办理流动人口证和计划生育证明等(未婚的要办未婚证)正常收费只有几十元,但实际收费高达两百多元左右。其次在务工地,国家现已取消除办理暂住证外的其他各种不正常收费,然而有些地方变相收费,农民工意见很大。二是农民外出劳务被侵权的问题。近一个时期来,农民进城务工工资被拖欠,无端遭搜身、殴打及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所致工伤得不到赔偿等侵权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地侵犯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农民外出劳务土地弃耕抛荒的问题四是农民外出劳务子女教育的问题。五是外出劳动力的组织和管理问题。 对策和建议 发展劳务经济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战略性转移,从根本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步伐。为此,必须从以下方面下功夫: 1.下大力气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尽快使新一代农民文化程度上升到一个新水平。其次是加强职业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扩大和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提高到一个新层次,职业培训不仅要符合农业发展需要,也要符合市场对劳动力的需要。 2.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主要抓三个方面:一是要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继续对乡镇企业给予大力扶持,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数量,充分发挥好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作用。二是要支持和鼓励农民经营和发展二、三产业。三是近几年要突出扶持和壮大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实现企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的“双羸”目标。 3.加快城镇化建设,增加城镇人口,减少农业人口。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要达到55%,要使大约1600万乡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市镇人口。我省的城镇发展和建设中,首先,要有大城市建设目标,实施长株潭融城计划,使其成为一个吸纳农村人口的典范,要围绕交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前景,搞好重点城市的规模扩大建设,发展目标是要使全省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扩大到8个以上。其次是对县级市镇实施扩张性建设,吸纳农村人口。再次就是要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中小城镇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是工农、城乡的交汇点,加速中小城镇的建设有利于发展和繁荣城乡生活,增加就业。 4.建立完善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要采取措施,增加投入,加强城乡沟通的劳动力市场硬件、软件建设,构造政府和社会多方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技术培训、咨询、中介和合法权益保护的服务网,促进农民外出劳务有序地顺利进行。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在乡村,要实行有利于农民外出劳务从业的政策和制度调整,要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加快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实行土地承包权与耕作经营权的分离,支持农民进城打工或就业,允许进城落户人口保留有一定时间的土地承包权,作为一项鼓励农民外出流动转移的过渡性政策。在城镇,要尽快把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农民,按本人的意愿转为城镇户口。各城市都要以主动吸纳农村人口为目标,开展城市与人口管理的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以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