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数字化工厂化赋能食用菌提效又提质
走进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燕楼工业园区的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个个白色栽培瓶上长满了已经成熟的鹿茸菇,它们在筐内排列整齐,正通过传送带,到达采摘工人手中。工人们眼疾手快,迅速抬起一筐鹿茸菇,用刀快速切割。随即,马上将鹿茸菇按照A、B两个等级分类包装,送往冷库进行打冷储存,等待次日装车送达消费者的餐桌。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这家公司上演。“目前,我们每天的产量都在10吨以上。”贵州溪云数智执行董事奚俊告诉记者。据了解,公司目前主要经营生产真姬菇(蟹味菇、白玉菇)和鹿茸菇两个品类的食用菌。自2023年2月试生产以来,虽然只开设30%的生产线,但菌菇月产量已达300多吨,且不愁销路。这得益于智能化、工厂化的生产“新模式”。 流程数字化,智能又省心 “318A菇房,当前室内温度14.2℃,室内湿度95.3%RH。”这是菇房外控制系统电子屏上显示的数据,而里面正在“拔节生长”的菌菇,则是2月17日进行搔菌操作后的蟹味菇。“蟹味菇和白玉菇的生产周期都是110天左右,鹿茸菇是90天左右。在不同的培育和生长阶段,需要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不一样,需要实时调整观察。”奚俊说,过去,传统的菌菇培养,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一旦气候条件有变化,菌菇的生长和产量就会受到影响,而且菇的品质得不到保证,也不能实现全天候生产。在数字化的加持下,通过设备进行参数调节,就可以让菌菇在最适合的环境下生长。 此外,设备上的数据,还将通过后台,上传至管理系统中,方便实时管理员掌握数据情况,对食用菌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进行全程标准化、智能化控制,实现食用菌生产全过程数字化管理。一定程度上大大保证了菌菇的生产质量和数量,也让种植菌菇变得更加省心。据统计,今年以来,贵州溪云数智销售额已达430多万元。 生产工厂化,增产又省人 原料搅拌—装瓶—高温灭菌—接种—培养—搔菌—催蕾—出菇—采收—包装—挖瓶,这11个工艺流程,基本涵盖了菌菇的生产。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采收和包装车间,其他车间,工作人员屈指可数。原来,在工厂规划建设阶段,公司就提前配置了压缩空气系统、净水系统、制冷系统、灭菌系统、冷却系统、PLC控制系统等25项国内外先进自动化食用菌生产设备,为菌菇培育生产降低能耗,节约人力成本。“生产线、培育室、菇房等基本实现自动化。能做到365天循环生产,天天供应市场。”奚俊说。 据了解,工厂化模式生产,除能在生产上“加速”外,无接触的生产又为菌菇的品质提供了保障,避免了人为因素和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菌菇造成的污染。 数据统计,2023年,贵州溪云数智在试生产的10个月里,食用菌产量达1935吨,实现销售收入829万余元。“满产后,我们日产食用菌将达45吨,年产食用菌1.5万吨,实现产值1.5亿元。”奚俊说。 据了解,贵州溪云数智公司作为花溪区属国有平台贵阳花溪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体化投资和深度市场化转型的探索成果,是近年来花溪区委、区政府立足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聚焦“一主一特”“工业强区”战略的生动缩影。 近水楼台先得月。凭借优质丰富的鲜菇,贵州溪云数智在食用菌产业链条上不断探索尝试。目前,在谋划烘干菇的基础上,开发了3款青椒蘑菇酱,即将投向市场。下一步,贵州溪云数智将继续在生产和技术上下功夫,不断延伸食用菌产品产业链,实现产品多元化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