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真姬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真姬菇工厂化生产是将模拟生态环境、智能化控制和自动化机械作业集合于一体的生产方式,可达到提高周年复种指数、设施和设备使用效率、资金使用率的目的,是在短期内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型的、集现代农业企业化管理的栽培方法。
1、生产条件
1.1 生产场地
生产场区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地方,要求环境清洁、通风良好,远离食品酿造工业区、畜禽区、垃圾场、医院和居民区。 距离化学污染源5 km 以上,距离工业废弃物 1 km 以上,距离水泥厂、禽畜舍 0.5 km 以上,距离集市、木材加工厂、垃圾场和死水池塘等 0.2 km 以上。
1.2 产地环境空气
产地环境空气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 2016 )的规定。
1.3 生产用水
生产用水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 — 2006 )的规定。
1.4 厂区设置及配套设备
1.4.1 厂区布局。 工厂化厂区一般设置原料仓库、原料处理区、灭菌室、冷却接种区(菌种制备区)、菌丝培养室、出菇区(菇房)、包装加工区、冷藏库、菌糠处理区等。 原料仓库置于下风口,原料处理区紧邻原料仓库,菌种制备区应远离原料仓库和菌丝培养区。
1.4.2 原料仓库。 原料仓库要建在地势高的地方,地面要硬化,要达到建筑牢固、防火、防雨、防潮、通风防霉变的要求,并设置给排水设施,配备物料称量、周转设备。
1.4.3 原料处理区。 设置给排水设施,一侧或外部建污水收集池。 配备适宜的搅拌机、传送带、装袋(瓶)机、周转箱(筐)等设备。
1.4.4 灭菌室。 配备高温灭菌设备,通风散热良好。
1.4.5 菌种制备区。 菌种制备区包括培养基配制室、灭菌室、接种室、菌种培养室、质检室、留样室、菌种保藏室,另外需要配备室。
1.4.6 冷却接种区。 冷却区应达到万级净化要求。 接种室配备百级空气净化装置、接种流水线、紫外线灯或臭氧发生器、温控设备、风控设备。
1.4.7 菌丝培养室。 菌丝培养室应配备传输转运设备、温控设备、湿控设备、风控设备、通风设备等。
1.4.8 出菇区。 出菇区配备的设备有温控、湿控、风控及光控设备等。
1.4.9 包装加工区。 配备分装、包装设备。
1.4.10 冷藏库。 配备制冷设备。
1.5 辅助生产设施
一是锅炉房,用于安装蒸汽锅炉,要按要求建造。
二是配电室,用于安装变压器、配电控制设备。三是供水系统,用于建设供水管网和蓄水池。四是雨水排放系统,用于建设雨水排放管网,并且间隔设置窨井 。
1.6 安全生产
一是要求锅炉工、电工等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二是配备消防安全设施,需要安装生产监控以及消防监控。
2、生产技术
2.1 生产工艺
工厂化生产工艺如图 1 所示。

图 1 生产工艺
2.2 菌种准备
菌种生产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528 — 2010 )的规定。选择的菌种要达到菌龄合适、菌丝浓白粗壮、无菌索、无菌皮、无黄水以及无病虫害感染的要求。
2.3 原料及栽培配方
原料质量应达到《食用菌栽培原料质量要求》( DB13/T 2277 — 2015 )的要求。
栽培配方推荐但不限于下列配方: ① 棉籽壳45% 、杂木屑 28% 、麦麸 20% 、玉米粉 6% 、生石灰 1% ,含水量 60%~63% ; ② 玉米芯 30% 、棉籽壳 20% 、杂木屑 20% 、麦麸 17% 、玉米粉 7% 、豆粕 4% 、生石灰和石膏粉各 1% ,含水量 60%~63% ;③ 棉籽壳 40% 、麸皮20% 、玉米芯 17% 、杂木屑 17% 、玉米粉 5% 、生石灰1% ,含水量 60%~63% 。
2.4 拌料
玉米芯、杂木屑需提前浸泡。按配方要求将培养料一次性倒入搅拌机搅拌20 min ,再加水拌湿,将培养料水分控制在 60%~63%,再输送到二次搅拌机中,搅拌时间 30 min 。
2.5 装袋(瓶)
采用装袋(瓶)机直接装料,用海绵或者无纺布透气盖子封口。
2.6 高压灭菌
高压灭菌设备内温度达到121~125 ℃后,维持3~4 h。
2.7 冷却
压力降为0时开锅出袋,进入冷却区冷却,使袋(瓶)料温度降至25℃以下。
2.8 接种
接种室提前 5 h 用臭氧消毒 30 min。接种时严格无菌操作。
2.9 发菌管理
将发菌室温度控制在 21~23 ℃,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 50%~60%,保持黑暗,定期通风,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000~3000 mg/L。发菌时间120 d 左右。
2.10 搔菌
去除菌袋(瓶)培养料表面老菌丝约 2 mm ,用水冲洗干净后进出菇室。
2.11 催蕾、出菇管理
各期管理要达到的环境条件如表 1,需要注意的是要间歇给予光照刺激。
表 1 各期管理要达到的环境条件
3、生产记录
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生产各环节。
4、采收
根据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