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读书笔记保险供给与市场供求规律
保险供给受到宏观和微观因素的影响。
可保风险和保险产品定价
保险行业的实际生产成本是由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决定的,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另外,保险是一个社会影响较大的行业,需要相当的稳定性。 因此,保险赔偿费用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最终的市场价格是由保险市场的供需力量决定的,但在此之前,保险公司一般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初始的保险产品价格。
保险费率的制定是精算学的问题。 由于保险公司的基本职责是分配风险和赔偿损失,因此保险费率一般必须保证保险公司有足够的风险分散能力。
影响保险供给的主要因素
1.社会可用于经营保险业的资金量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营运资金与保险供给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运营资金越多,供应能力就越强。
2、全社会对保险产品的市场容量,即对保险的需求
保险需求是指有购买力的保险需求。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越好,消费者的购买力就越强,对保险的需求就越大。
3、保险产品市场价格
市场供求关系形成的保险产品价格极大地影响着保险的供给。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保险供给量与保险市场价格成正比。
4、保险公司的经营技术和管理水平,包括组织结构的效率
保险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 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保险公司的经营技术和管理能力越高,其保险供给能力就越强。
五、制度和政策环境
保险业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各国对其的监管比其他行业更为严格。
六、保险人才数量和质量
主要是指保险经营所需的专业人才,如精算师、承保人、理赔师等。保险人才越充足,保险供给质量就越好。
保险市场的供求规律
1. 供需一般规律
供求规律是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机制。 其一般含义是:当市场上商品的供需无法连通时,价格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价格变化反过来会影响商品的供求数量,使两个参与者逐渐接近,最终达到市场均衡。
供求规律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
1)当某种商品的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就会相应下降
由于需求与价格呈反比关系,而供给与价格呈正比关系,因此价格下降将导致需求增加和供给减少。 然而,当供需在数量上达到平衡时,市场就会达到均衡。
2)当某种商品的供给小于需求时,价格就会上涨
2、保险业供求规律的特点
一般商品市场的供求规律也适用于保险业。 然而,在供求规律过程中,消费者的心理因素或市场行为往往会导致供需曲线的变化,进而导致不同的市场反应。 这主要是由于下文所述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造成的。
逆向选择
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买家和卖家对市场有完全的了解。 但事实上,潜在的保险购买者比保险公司拥有更多关于个人损失倾向的信息,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保险购买者利用优势信息优势获得低价保险产品的意图和行为称为逆向选择。 直接后果是保险公司无法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主体确定合适的保险费率。
如果保险公司无法区分高风险和低风险的投保人,那么为了保证盈亏平衡,将向两个投保人收取相同的纯联合费率,即每个投保人的精算纯费率的平均值,但在这种情况下,结果会是高风险个人支付的费率低于他的预期损失,他会很乐意购买保险,而低风险个人相当于补贴高风险个人,他的购买保险的效用预期高于不购买保险的效用预期。 预期效用较低,因此不会购买保险。
潜在投保人上述行为的直接后果是保险市场充斥着高风险投保人,保险公司将蒙受损失。 如果保险公司得知低风险个人不愿意投保,他们就会取消纯联合费率,并征收更高的精算纯费率,市场上只剩下高风险保单。
综上所述,在逆向选择的情况下,高风险人群最有可能投保。 低风险个人常常发现很难以理想的费率获得保险,从而遭受效用净损失。 在市场供求关系上,逆向选择造成了供需规律的一定程度的变异。 一方面保险需求保持上升趋势,另一方面保险供给持续下降,造成供需失衡。 同时,两者数量上的差异程度,反过来又刺激保险价格上涨,进一步导致供需分化。 这个分化的市场最终无法达到均衡。
由于逆向选择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因此要求保险公司通过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增加保单中与保险标的相关的明示项目,同时还要设计巧妙的保险合同,让投保人自我披露风险。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是指个人在获得保险后改变日常行为的倾向,分为事前风险和事后风险。 事前风险是指投保后失去预防损失的动力,事后风险是指损失发生后,被保险人失去减少损失、减少损失程度的动力。 例如,如果一个人购买了汽车保险,并且粗心驾驶的预期效用大于谨慎驾驶的预期效用,他就会选择粗心驾驶。 这是保险市场道德风险的一个例子。
消除道德风险,让市场重新接受供需规律的调节,也需要保险公司付出更多的努力。 由于道德风险产生的关键原因是被保险人在避免道德风险的过程中需要承担额外成本,因此保险人应努力使被保险人避免道德风险的边际收益为正。
参考:孙其祥着《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