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功效

吃了就会遇到小人这种有害的致幻蘑菇在网络上火了谁在卖呢 谁在买

野生菌新闻稿_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

“吃完就能看到小人”“看不到小人就给差评”……近日,《新华视点》记者在一些网络平台上发现,一些卖家利用网络平台销售某些商品。对消费者有毒的蘑菇。 。 在产品介绍和评论中,也有人宣扬真菌的“致幻”作用。

为什么一些消费者“涌向”致幻蘑菇? 在网络平台上销售这些蘑菇是否违法? 《新华视点》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严重且致命的野生真菌在网上变得流行

每年夏秋季节,都是吃野生蘑菇的时节。 近日,一种名为“健瘦青”的野生蘑菇在网络上走红。

“‘减寿青’是云南各类牛肝菌的俗称,菌肉碰伤后会变成靛蓝色,故名‘减寿青’。有些品种如果加工不当食用会中毒。草草。”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食品安全研究所孙立平教授表示。

抖音上,与《剑瘦情》相关的话题有数十个,其中一些话题的播放量超过4000万次。 在一个名为“刺客见绿手”的话题下,有网友上传了两段疑似生吃的“见绿手”视频,引发其他网友热议。 有人直言这样做太危险,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孙丽萍介绍,食用野生蘑菇中毒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有毒品种与无毒蘑菇混杂;二是有毒品种与无毒蘑菇混杂。 其次,野生蘑菇未经驯化,表层细嫩,易破碎,容易污染,滋生腐败菌,引发食源性疾病。 细菌。

7月26日,昆明市民杨女士从冰箱里拿出炒好的牛肝菌吃。 她不慎食物中毒并出现幻觉,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

云南省卫健委数据显示,今年5月至7月,云南省共发生野生菌中毒病例273起,造成12人死亡。

调查中,记者发现,除了销售常见的有毒野生菌外,一些网络平台上的卖家还兜售一种绰号为“幻觉蘑菇”的产毒野生菌。

“幻觉蘑菇”的学名是裸盖菇素,食用后会产生更明显的致幻作用。 “与裸盖菇相比,‘减寿青’真是小儿科。”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裸盖菇中含有一种叫做‘裸盖菇素’(又名赛洛西宾)的神经毒素,人服用后会出现幻视、幻听、感觉混乱、人格解体和行为障碍等,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死亡。”

今年以来,贵州、新疆等地警方先后打掉了多个利用网络销售裸盖菇素的犯罪团伙。 犯罪分子通过网络平台购买裸盖菇素菌丝体,学习相应的栽培方法,获得成品裸盖菇素,并再次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传授,以刺激寻觅者。

致幻剂成为营销噱头

今年以来,一些描述误食有毒野生蘑菇后产生幻觉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流行。 一些不明真相、寻求刺激的人开始主动寻找这种“致幻菌”,一些不法商家也趁机招揽顾客。

记者在抖音上看到,有商家在“红葱牛肝菌”的产品介绍中打出“吃蘑菇看精灵”的口号,却没有任何食用风险提示。 据了解,红洋葱牛肝菌是牛肝菌的一种。 近年来,云南中部地区时常发生食用红洋葱牛肝菌中毒事件。

在淘宝上,在一些打着“神奇蘑菇”旗号的店里,“健瘦清”的月销量达到了100多单。 当搜索“神奇细菌”、“见小人”等关键词时,销售相应野生蘑菇的商店就会出现在结果列表的顶部。

“云南的特产是‘绿色’,小人身上都能看到致幻真菌。” 一家名为“点中小哥”的淘宝店利用野生菌的致幻作用作为宣传噱头,产品详情页也没有任何风险提示。 记者询问该店客服,出售此类有毒野生蘑菇是否需要相关资质证明。 对方回复称,这些是适合当地食用的“安全蘑菇”。 卖家称,他出售的蘑菇是从野外采摘的。

在拼多多搜索“致幻蘑菇”也会找到“剑手青”的相关卖家。 有些商店在产品销售详情中没有包含任何风险警告。

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重点实验室主任杨祝良研究员介绍,云南“减寿清”的市场价格在每公斤160元左右,网上价格更高; 从收购到销售,每公斤利润可达100元。 周围,相当令人印象深刻。

通过百度关键词搜索也可以找到一些出售裸盖菇的卖家。 他们通常以评论、留言的形式在视频或工具网站上留下微信ID、QQ号等联系方式。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了一位自称出售裸盖菇的卖家。 他通过QQ向记者发送了裸盖菇素样品的照片。 “每克80元,10克起,下午就可以发货。” 面对记者的询问,卖家显得相当谨慎。 意识到记者无意购买后,他迅速删除了记者的账号,并清空了聊天记录。

记者发现,虽然此前百度贴吧“裸盖菇吧”已被封禁,但通过百度快照仍可清晰了解今年4月、5月发布的相关卖家联系方式。

记者已将上述涉嫌违法线索移交给公安机关。

不乱卖,不乱买

杨祝良表示,网络平台上出售的所谓“有毒真菌”大多是含有致幻毒素的野生真菌。 消费者食用不当后很容易中毒,轻则腹泻、头晕、幻觉,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

云南省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春光表示,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来看,销售者有义务保护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从食品安全法的角度来看,销售者应当保证食品安全、卫生、无毒。 , 无副作用。 商家以“能引起幻觉”、“能看到小人”等词语为噱头进行宣传,却没有明确的风险提示。 这种行为属于误导消费者,如有后果,需承担法律责任。

李春光呼吁进一步规范网络平台销售此类商品。 互联网平台应对相关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和资质审查,对食品销售信息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消费者安全。

专家提醒消费者,不要为了追求刺激体验而食用存在安全风险的野生蘑菇。 一旦出现不适,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并随身携带野生真菌样本或照片,以便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李春光提醒,“裸盖菇素”属于《精神药品目录》所列第一类精神药品。 《精神药品管理办法》规定,第一类精神药品不得零售; 任何网上销售或购买含有此类蘑菇和药品的行为均属违法行为,请勿自行违法。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颜志宏 林碧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