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为什么白色的金针菇姓金
v> 咦,金针菇姓“金”还不简单,显然是当年它参加了一场头发比赛,结果因为头发洁白如金,所以一举夺魁,即以“金”作为了它的姓氏,成为了菌类文化的一大传说。
话说金针菇真是与众不同的存在,野生和栽培的区别更是巨大,简直就像人类中的闺蜜和路人甲的界限。所以呢,我们吃到的金针菇尽管不怎么“野生”,但它的鲜美却是一如既往,照样能给我们的味蕾带来无限惊喜啊!
人工栽培金针菇
哇塞,看来野生的金针菇真是个“小胖墩”,像是long potato一样,而且还长着短短的毛茸茸的腿儿,有点像是“毛毛虫”的感觉。相比之下,金针菇的白富美形象在菌类文化中早已驰名了呢。
不得不说,野生金针菇还真是略显“吹毛求疵”,因为它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才能做到那么地道的“冬菇”口感。而后来人们耐心地研究,试图培育出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域生长的栽培金针菇,可惜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唐代的方法流传不广,于是日本人共勉,想出了先进而简便的瓶栽金针菇生产方式,为了方便教学,该方法甚至也是由一位生物教师所发明呢!
好在金针菇工艺流程的改进没有断桥残雪,现在呢,我们已经能轻易享受到人工栽培的鲜美金针菇了,更加对菌类文化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和体验。
有榫头说过,颜值即正义,可见金针菇在菌类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觑。正因为如此,栽培金针菇的菌种也一定要贴合消费者的审美,不能让它看起来“色情”,所以“脱胎换骨”变成了浅色的金针菇。
可是浅色的金针菇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胃口,于是听闻有日本派系高手北本丰教授进行了金针菇品种杂交试验。没想到北本丰教授真是懂行啊,他成功地合成了一个完全洁白的金针菇菌株,令人惊艳!这个白富美菌株被喜欢搞事情的嗑菇小分队称为“M-50”,感觉有点像潮流词汇呢。
不过话说回来,金针菇在菌类文化中几乎已经成为“大家闺秀”了,这个名字实在太响了,象征着金贵和高端。把它换成其他名字,说不定会被某些仙人派系认为是亵渎了金针菇的美名呢。
说实话,菌类文化圈内,孤儿、弃婴都有明确定义,学名也是不能胡乱改的。不过,有人很喜欢找刺激,想要改金针菇这个名字,想改成什么呢?银针菇?听起来就像是菌类界的人妖,还是老老实实地加个修饰词吧,就叫白色金针菇了。
当然,中国人对金针菇还是情有独锺的,可苦恼的是,我们目前适用于工厂化栽培的白色金针菇种类都来自国外,这真是把自己卡在脖子了,难啊难啊。不过,中国科研人员都很不甘心,他们会不断地尝试,努力研发本土适合的白色金针菇种类,让我们给他们加油呐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