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菌饲养旺季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
又到了一年中野生蘑菇大量上市的时节。 每年都有人因误食有毒野生蘑菇而中毒。 天赐美食摆在我们面前,如何才能安全食用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预防野生真菌中毒。
一、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原因
01.误食有毒真菌
我国毒蘑菇有400多种,云南有200多种,但可供食用的只有30至40种。
(鹅膏灰)
02.处理环节出现错误
如果未煮熟或炒蘑菇的锅铲沾有未煮熟的蘑菇,食用后可能会发生中毒。
03.生长环境污染
有些野生真菌虽然是无毒真菌,但如果生长的地方受到污染,或者地面含有磷等有毒矿物质,误食从这样的地方采集的真菌很容易导致中毒。
2、如何识别有毒野生真菌
01.看一下增长区。 食用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洁净的草原或松树、橡树上,而有毒蘑菇则常生长在阴暗、潮湿、肮脏的地方。
02.二看颜色。 毒蘑菇表面颜色鲜艳,有红色、绿色、乌黑、紫色等颜色。 尤其是紫色的往往毒性较大,采摘后容易变色。
03、看形状三遍。 无毒蘑菇的菌盖比较平坦,伞面光滑,菌面无圆角,下部无菌; 毒蘑菇的菌盖中心凸出,形状怪异,菌柄上有圆形,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04.检查分泌物四次。 撕下刚采摘的野生蘑菇的菌柄,无毒分泌物清澈如水(个别呈白色),撕下后菌体表面不变色; 有毒分泌物粘稠,呈红棕色,撕下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05.五种气味。 无毒蘑菇具有特殊的香味,无异味。 毒蘑菇有奇怪的气味,如辣味、酸味、腥味等。
一个简单的总结就是:
以下几点也非常重要,请牢记!
01.不要购买或采摘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类。 即使你熟悉野生蘑菇,确信它们无毒,也不要混吃。 一次最好只吃一种野生蘑菇。
02、所有购买采收的可以确定无毒的野生蘑菇不要炒,因为不同种类的野生蘑菇混合在一起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无毒的真菌会变成有毒的。 处理时一定要小心。 比如,吃牛肝菌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煮熟,这样可以降低毒性,减少中毒的可能性。
03、去市场买蘑菇时,最好买以前吃过的、不会造成危险的蘑菇。 购买后,应彻底油炸后再食用。
04、吃蘑菇时不要喝酒。 虽然有些野生蘑菇无毒,但其所含的部分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素,引起中毒。 因此,吃野生蘑菇时最好不要饮酒。
三、野生菌中毒症状
夏季是真菌中毒的多发时期。 绝大多数真菌中毒者都是胃肠炎型的轻度中毒。 昏厥、恶心、呕吐,然后出现烦躁、谵妄和幻视等症状。 如果中毒严重,会对人体造成很大损害,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肝坏死以及溶血中毒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01.胃肠炎型
这种中毒比较常见,约占80%。 具体表现:食用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内会出现虚弱、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等症状。 引起此类中毒的原因有蒺藜牛肝菌、黄粉牛肝菌、白粉菌牛肝菌、毒红菇、臭黄蘑菇、蜡菇、月光菌等。
02.神经精神型
潜伏期为半小时至6小时。 除胃肠炎外,还有精神兴奋、意识不清、精神抑郁等症状。 有烦躁、幻听、幻觉、谵妄等奇怪行为。 少数人还存在受迫害妄想和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吃者会感觉到前面有活动的小人或动物,然后就会打人、破坏东西、到处乱跑,甚至做出伤人的行为。 此类中毒患者经治疗可康复,无后遗症,死亡率很低。 引起此类中毒的原因有豹斑鹅膏菌(俗名:满天星)、青葱、红牛肝菌等。
03.溶血型
食用毒菌后6~12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还会出现贫血、肝肿大等症状。 少数患者会出现血红蛋白尿,经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可迅速控制。 例如鹿花菌就可能引起此类症状。
04.多器官损害型
摄入毒素后10~30小时,首先出现胃肠炎型表现,继而出现肝、脑、心、肾等多器官损害。 肝脏损害最为严重,部分患者还伴有精神症状。 此类患者的病程为2至3周。 由于早期症状是胃肠炎,因此常常被误诊,而且由于疾病会复发,有时会中断治疗。 引起此类中毒的真菌包括白叶鹅膏、阳伞鹅膏和细鹅膏。 误食后死亡率极高。
四、食用野生蘑菇中毒后如何自救
如果食用细菌后感到不适,包括恶心、头晕、呕吐、视力模糊、幻视或幻听,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拨打紧急电话
尽快送医院诊治,送医院最佳时间:2小时内; 超过六个小时,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并危及生命,如果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单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治疗,喝水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勺子等硬物刺激咽部,以帮助呕吐,尽快消除体内未吸收的残留细菌或减慢吸收有毒物质,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让病人喝少量淡盐水,补充流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引起休克。
切勿将水强行倒入昏迷患者口中,以防窒息。
保留野生菌样本,供专业人员治疗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