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蘑菇需要什么特定的生长环境 种植技术要求是什么
双孢蘑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由于双孢蘑菇的担子通常含有两个异核双核孢子,故称为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经常食用可以帮助消化、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
双孢蘑菇需要什么生长环境?
影响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照、pH值和土壤等。 双孢蘑菇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 因此,在生产中,只有创造和满足双孢蘑菇对各种生长条件的要求,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高产和稳定的产量。
1、营养条件
(1)碳源: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菌,主要以秸秆为碳源。 凡是含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无霉草及壳材料均可作为双孢蘑菇的碳源。 双孢蘑菇直接利用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大分子物质的能力较差。 这些物质在积累和发酵过程中必须被中高温微生物降解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
(2)氮源:双孢蘑菇可利用的氮源主要是有机氮,特别适合畜禽粪便的利用; 不能直接利用蛋白质,但可以充分利用其水解产物氨基酸和蛋白胨; 可以使用硝酸盐 不好; 可以使用硫酸铵,但施用量不宜过多,否则堆肥易变酸,影响菌丝生长; 尿素可以促进堆肥的发酵,但施用量不宜超过0.5%,否则氨气产生过多,会影响菌丝体的生长; 各种饼肥也是双孢蘑菇良好的氮源。
(3)矿质元素:矿质元素是双孢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 生产中常用过磷酸钙、石膏、碳酸钙、石灰等作为钙磷肥。 双孢蘑菇栽培料以秸秆为基本原料,富含钾。 因此,不需要额外添加钾。 双孢蘑菇生长发育适宜的氮、磷、钾比例为4:1.2:3。
2、环境条件
(1)温度:温度是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 菌丝生长温度为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 5°C以下菌丝生长非常缓慢,33°C以上几乎停止生长,40°C以上死亡。 原基分化阶段需要3-5°C的变温刺激。 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4-24℃,最适生长温度为14-18℃。 在此温度范围内,菇体大而厚,出菇量多; 气温高于19℃时,子实体生长快,菌柄长,果肉疏松,易开伞,品质较差; 气温低于12℃时,子实体生长缓慢,菇大而厚,组织致密,但出菇很少。 担孢子的释放温度为13~20℃。 如果温度超过27℃,即使子实体相当成熟,也无法释放。 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4℃左右。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延迟孢子萌发。
(2)水分:双孢蘑菇生长所需的水分来自堆肥、覆盖土层和空气中的水蒸气。 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堆肥含水量为60%~70%。 如果物料中的水分含量高于75%,物料中氧气不足,就会出现线状菌丝,活力下降; 如果物料含水量低于50%,菌丝生长缓慢,蓬松的菌丝多而细长。 子实体形成困难。 菌丝生长过程中,菌丝在土壤上生长期间(挂菌期),覆盖土层含水量应比较干燥,土壤颗粒含水量应保持在18%左右。 土层要湿润,土颗粒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 一般土颗粒捏得扁、圆、不粘即可。
(3)湿度:菌丝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为75%左右。 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要求环境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 湿度低于80%,子实体表面会出现鳞片,从而降低品质; 容易死。
(4)光照:双孢蘑菇生长不需要光照,整个生长过程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黑暗条件下生产的商品花呈圆形,品质优良。 原基分化阶段,可给予弱散射光刺激,以利于原基分化,但过强的散射光会导致菇体表面干枯、变黄、鳞片脱落,降低品质。
(5)空气:双孢蘑菇是需氧真菌,无论菌丝生长还是子实体发育过程都需要新鲜空气。 发芽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0.5%。 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需要氧气充足、通风良好,二氧化碳应控制在0.1%以下。 结果期超过0.1%,菌盖较小,菌柄细长,易开伞; 二氧化碳浓度高于0.5%,会抑制子实体分化,停止结果。 与此同时,堆肥中的绒毛菌丝体生长旺盛,长到覆盖土壤的表面,这就是所谓的真菌菌丝体。 因此,菇房应根据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及时通风,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
(6)pH值:双孢蘑菇菌丝体在pH 5.0-8.5即可生长,最适宜的pH为6.8-7.2。 由于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碳酸和草酸,这些有机酸在培养料和土层中的积累会逐渐使菌丝体生存的环境变成酸性。 因此,播种时,堆肥的pH值应调整为7.5-8.0,土壤颗粒的pH值应调整为8.0,这样不仅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而且可以抑制霉菌的发生。 。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1、栽培原料的选择
蘑菇种植所用的主要原料是农业生产的下脚料。 南方和北方所用的材料略有不同,但都是就地取材,方便、最丰富、价格便宜。 南方多采用稻草、牛粪、猪粪、家禽粪便,北方则以麦秆、大麦秆、马粪、牛粪、猪粪为主要栽培材料。
在粪便中,马粪是最好的,因为马粪没有经过足够的咀嚼,马粪就变成纤维状,营养丰富,质地疏松。 鸡鸭粪便富含氮、磷,是良好的肥料。 堆积时升温快、温度高、呈弱碱性、粘度高。 最好与其他肥料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另外,兔粪、羊粪也是相当不错的肥料。
2.添加配件
堆肥蘑菇堆肥时,合理添加一些辅助材料,可以相当显着地提高蘑菇的产量。 常用的辅料有饼肥、氮肥、磷肥、钙肥等。
(1)饼肥:最常用的有豆饼、花生饼、棉籽饼、茶籽饼、菜籽饼等。饼肥营养全面、营养丰富。 在培养料中添加适量(3%~5%),有利于提高堆肥质量,促进蘑菇菌丝生长,有效提高蘑菇产量和品质。
(2)氮肥:常用的氮肥有:尿素、硫酸铵、碳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这些都是可溶性、速效氮肥,有利于促进初期菌丝体的快速生长。文化材料。 但培养料中化学氮肥的添加量不宜过多,应在堆肥时添加。 否则会产生大量氨,抑制菌丝生长,甚至妨碍定植。
(3)磷肥:最好使用过磷酸钙。 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堆肥中菌丝体的生长,还可以改善堆肥的物理性能。 但过磷酸钙的添加量不宜过多,否则会使堆肥酸化。
(4)钙肥:可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状,使培养料疏松不粘,增加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也为菌丝生长提供矿质营养。 常用的钙肥有:碳酸钙、石灰、石膏等。
3. 培养基
我国发展食用菌栽培的历史虽然较短,但使用的培养基多种多样,全国各地也各不相同。 例如:干牛粪600公斤、秸秆400公斤、豆饼或花生饼15~18公斤、尿素3公斤、硫酸铵或石灰氮7公斤、过磷酸钙12公斤、磷酸钙12~15公斤碳酸钙; 马粪300公斤、麦秆650公斤、血粉20公斤、过磷酸钙20公斤、碳酸钙10公斤; 秸秆1000公斤,鸡粪(或牛粪)100公斤,尿素12~15公斤,石膏10~20公斤。 等均为常用配方,生产中可适当调整。
4、培养材料的堆放
堆肥发酵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蘑菇产量的高低、品质的好坏。 是食用菌栽培的关键环节。 堆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培养料发粘、发臭:堆放时控制草料、粪便的含水量。 饲料的含水量应低于70%。 即抓起一把草,用双手拉紧。 水会滴下来,但不会形成一条线; 粪便的含水量应低于68%,用手抓起一把粪便时,会滴下2~3滴水。 堆建好后,要盖上草帘,以防雨淋。 如果堆肥变得粘稠且有臭味,应立即摊开堆肥以减少含水量,然后重新堆肥。 若堆料已发黑、发粘、发臭,翻堆时应在堆内留通风孔,使空气进入物料内部,促进好氧菌发酵。 同时增加石膏粉用量,并在发黑、发臭的部位喷洒一些福尔马林溶液。
(2)防烧堆:防止“烧堆”的主要措施是控制介质含水量,使其达到65%~70%。 如果出现“烧堆”现象,翻堆时必须加适量的水调节湿度。 如果发酵后期出现“烧堆”,进屋前应加水(最好是冷开水)调节湿度,然后播下种子,以便细菌发芽定植。
(3)防止蛆、杂菇堆放:堆放底部往往含水量大、温度低,容易生蛆。 这些蛆或卵大多是由粪便带入的,因此,在堆肥前必须将粪便预先混合并粉碎。 若料堆内生蛆,可在翻动时喷洒100倍敌敌畏液,将生蛆的料堆至料堆中部。 翻堆后,盖上薄膜,熏蒸2天,杀死蛆及其卵。 如发现小杂蘑菇,应立即连根拔起,集中处理。
(4)防止堆肥过度发酵:在堆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堆肥的发酵程度。 若堆肥过早,一时无法安排播种,可将堆肥摊开在阳光下晒干,停止发酵,用时重新堆好,继续发酵至中等水平。 如果发酵过多,培养料中的营养成分会被大量消耗,其物理性能会变差、无弹性、透气性差。 发酵后温升较低,导致产量下降。
5. 蘑菇菌种选择
(1)目前我国蘑菇品系有气生型和贴生型两种。
1、气生菌种:蘑菇出菇缓慢,产量主要分布在一、二、三潮时。 潮汐明显,菇体品质高。 适合罐装和出口。 该类型菌株易形成菌盖,产量较低。
2、贴壁型菌种:出菇快,产量主要集中在前几潮。 潮汐时间不是很明显。 每潮出菇量大,菇体小,畸形菇较多。 很容易打开伞,蘑菇体质量较差,不适合罐头,但适合新鲜销售或制作盐渍蘑菇。
(2)从菌种培养基分,有粪草种、麦粒种(粒种)、羊粪种、复合颗粒种4种。
1、粪草品种:适宜穴播,发芽力弱,播种量大(2瓶/平方米),易出现球根菇,产量稍低,但不怕鼠害。 粪草品种已基本消灭。
2、小麦种子(谷类种子):适宜混播或撒播等播种方式。 菌株能均匀分布在物料中,发芽力强,发芽快,种子量小(0.5瓶/平方米),产量高。 高,但易受啮齿动物损害。 小麦种子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菌株。
3、羊粪种子:与小麦种子基本相同,发芽力比小麦种子稍低,种子用量1瓶/平方米,不怕鼠害。
4、复合粮种:该品系的特性与小麦粮种基本相同,但不怕啮齿动物的侵袭。 该类型菌种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正在推广应用。
菌种购买后,如暂时不使用,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干燥、清洁的地方。 不应将它们放置在阳光直射、炎热、潮湿或不通风的地方。
6. 播种(工厂)
一、播种前准备
①提前一天备菌,除去杂菌和老化菌,挑起菌皮和死菌。 菌种瓶(袋)表面用0.1%高锰酸钾或2%来苏溶液消毒2分钟,然后戴上经75%酒精消毒的手套取出菌种,破碎成玉米粒大小,放入放入已消毒的容器中。
②菇房提前消毒备用,机械、设备、场地提前1天进行清洁消毒。 装料组和制料组对各自的设备和场地负责,叉车的清洁和消毒尤为重要(尤其是底盘),应特别注意。
③装车前应将设备调整好,以免耽误装车工作。
④喂食用的工具和载玻片必须清洁、消毒。
2、播种方法:发酵结束后,将堆肥温度降低至25-27℃,用专用运输车转运至出菇室自动上料机,进行播种、上料作业。 播种前应做好菇房消毒工作,播种时应避免高温天气,当天播种完毕。 播种喂料机会自动摇动物料,添加物料均匀。 同时将细菌按照每平方米0.85kg的接种量混合成均匀的材料,然后将材料中与细菌混合的培养材料压制成与材料相同高度的材料。床。 块状,高度约23cm,使物料与菌体能紧密接触,培养物能保持一定的湿度。 物料运输时每平方米用0.15kg菌种均匀覆盖表面,使播种量达到1.0kg/m2。 播种时应注意料温不超过28℃,防止烧菌。 播种后应覆盖一层微孔聚乙烯薄膜,既能通风,又能保温、保湿。 覆膜后要及时补充菇房内的水。 首先在薄膜表面喷水一次,然后在地面喷水一次,保持空气湿度在60%至70%。
7. 覆土前的细菌管理
1、菇床催芽:播种后1~3天,菇房门窗要紧闭,少通风,重点要保湿,以便细菌快速发芽定植。 播种后三天,菌丝体发芽并取食。 适当增加菇房的通风量,保证菌丝生长所需的新鲜空气。 播种后7天,菌丝已覆盖堆肥表面,并渗入堆肥内约3厘米。 此时,加大通风量,保证堆肥内菌丝生长有充足的氧气,为菌丝向下生长创造条件。 当菌丝体覆盖培养材料的三分之二时,应除去覆盖材料表面的薄膜。
发芽期冬季采用蒸汽加热,夏季采用冷却维持。 若空气相对湿度不够,可在物料表面喷水保持湿润,一般每天一次,防止物料表面干燥影响菌丝生长。 如果潮湿空气较大,应适当通风,降低湿度。 为防止杂菌生长,每2~3天向每个菇房喷洒50%的1000倍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由于光线对菌丝体有抑制作用,因此整个过程应避光。
2、蘑菇块发酵:为了避免菇农在发酵发酵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有些地方提倡块发酵,即用蘑菇堆肥打包机进行第三次发酵材料(好菌材料)或二次发酵的包装(将双孢蘑菇堆肥均匀撒入菌体,压制成块,然后覆盖塑料薄膜,然后将菌块运至生长室进行生长菌,然后将生长好的菌体分发给菇农。
八、覆土及覆后管理
1、覆土:覆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老菇农中有“迟一日覆土,晚十日出果”的说法,可见及时覆土的重要性。 一般来说,当菌丝体即将与堆肥一起生长时,它会开始被土壤覆盖,大约在接种后22至25天。 过早覆土会影响菌丝生长,延缓子实体形成。 如果覆土太晚,菌丝容易裸露,表层也容易露出。 温室和简易菇房(棚)主要覆盖一次稻壳、粗细土,工厂化栽培采用泥炭土。
2、管理:覆土后保持床温23-25℃1周,室内温度21-22℃,通风量200-300m3/h,CO2含量在0.8%- 1.3%。 覆盖泥炭土后,需要对栽培床表面的泥炭土进行浇水。 一般7天内浇水4次450L左右,空气湿度控制在80%~85%。
9、食用菌生产管理(产业化)
工厂化常年栽培由于采用自动温湿度调节、恒温蘑菇生产方式,使蘑菇生产管理相对容易。 出菇期根据不同品种调节温度在13-18℃范围内,粪便、饲料的湿度控制在60%-65%,菇房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2%。 菇床喷水管理根据覆土干湿度确定加水量。 除了感官测试外,还可以用水分仪测量培养料的水分含量。 菇房空气相对湿度管理采用自动加湿器进行加湿。 加湿器喷雾雾点大小和喷雾量可控,可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新风的进气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