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市场

食品安全预防有毒野生菌中毒

防止意外收集和摄入

有毒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

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最近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发布预警公告

关于预防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预警公告

近期,云南将逐步进入野生菌繁殖、生长和销售季节,也是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高发期。 为防止误采、误食有毒野生菌中毒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发布预警公告如下:

一、广大公众要切实提高自身健康安全意识。 不要采摘、购买、食用不熟悉、难以识别、容易混淆的野生蘑菇。 云南省常见有毒野生真菌可在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方网站查询,链接:

2、食用野生蘑菇后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幻觉等症状,应及时催吐,并迅速前往就近医疗机构就诊。

三、各级卫生部门要做好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救治工作。 各级医疗机构要开通“绿色通道”,首诊医疗机构要尽快救治,对误食剧毒鹅膏(包括致命性鹅膏(俗称白鹅膏))和鹅膏的人员进行救治。粳米(俗称黄蘑菇)。 )、红菇(俗称红孢子菌)等剧毒野生菌中毒患者和危重患者要及时直接转运至有救治能力的三级综合医院,争取黄金救治时间。

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 年 5 月 6 日

又到了云南人采蘑菇的季节。 不过,野生蘑菇虽然美味,但风险也不容忽视。 每年因食用蘑菇而中毒的情况屡见不鲜。 哪些菌类不能吃? 野生真菌中毒有哪些症状? 如何进行急救…

“颜色越鲜艳,毒性越大。”

“颜色浅,无毒”

“树冠越薄,毒性就越大。”

这在网上广为流传

野生蘑菇“测毒体验”

和“中毒测试补救措施”

基于传统个体简单方法和具体经验对不同地方复杂多样的有毒食用菌进行鉴别,是误食中毒的原因之一。 不要试图用你听到的所谓“民间偏方”来辨别毒蘑菇,因为很多方法都是传闻,没有科学依据。 即使是专家,也可能需要使用专业仪器来区分外观相似的品种。

关于有毒蘑菇,这里有一些话要说

一切都错了!

误区1

颜色鲜艳或看起来很吸引人的蘑菇是有毒的

“亮”和“好看”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 事实上,肉质棕凤和鹅膏属,颜色不鲜艳,样子也不好看,毒性极强。 广东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就是白色毒伞,它洁白无瑕,朴实无华。 毒蝇伞非常美丽。 鲜红色的菌盖点缀着白色的鳞片,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示色。 许多蘑菇艺术品都是以此为基础创作的。 它确实有毒。 但也有一些食用菌品种,美观与安全并重。 鹅膏橙,也来自鹅膏属,有明亮的橙色菌盖和菌柄。 未完全打开时,包裹在白色蘑菇架中,有一颗“蛋”的别称“菌”,是夏季去川藏旅游必尝的美食。

误区2

有毒的蘑菇不会被昆虫和蚂蚁吃掉。 有昆虫进食迹象的蘑菇是无毒的。

事实上,许多对人类有毒的蘑菇对其他动物来说却是美味,比如豹斑鹅膏菌,它经常被蛞蝓吃掉。 白色有毒鹅膏也被记录为被昆虫吃掉。

误区3

将有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心草一起煮沸会导致后者变色; 有毒的蘑菇可以通过高温烹调或与大蒜一起烹调来解毒。

银针验毒是一个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传说。 其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 古代方法提取的砷纯度不高,且常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在银器上可检出。 然而,所有有毒蘑菇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使银器变黑。 有毒蘑菇导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想法完全是猜测,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一些实验者曾用大蒜煮过致命的白色毒伞。 结果是汤清,蒜白,香味四溢,令人食欲大开。

高温烹饪或用大蒜烹饪可以排毒的说法更是有害。 人们可能会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食用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从而增加中毒风险。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含有不同热稳定性的毒素。 以白鹅膏为例,其有毒成分鹅膏肽包括至少8个结构相似的环肽,骨架由8个氨基酸组成。 鹅膏肽非常稳定。 煮沸和干燥不能破坏这种毒素,人体也不能降解它。 其中,毒性最强的α-鹅膏肽的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为每公斤体重0.1毫克,这意味着吃一两颗鹅膏就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而一次摄入后,不会有解毒剂。 大蒜中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效。

误区4

受伤、变色、有汁液流出的都是有毒的

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 例如,乳酸乳杆菌和乳杆菌的受伤部位和乳汁会变成蓝绿色,但它们是美味的食用菌。

误区5

毒蘑菇常有鳞片、粘液、菌柄、菌环。

鳞片、粘液、菌基、菌环等具有形态特征的术语的提及,是毒蘑菇神话“与时俱进”的体现,神话甚至因此而有了一点可信度。 真菌和真菌环同时存在,并且菌盖上经常有鳞片,是鹅膏菌的识别特征,鹅膏菌是木耳真菌中毒性最强的物种。 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有环、有鳞的蘑菇有毒”的鉴定标准,就可以避开包括白鹅膏、毒蝇伞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 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也不能推广到“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是无毒的”。 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比如黑蘑菇,它没有菌体、环和鳞,颜色也很朴素。 误食有毒蘑菇会引起溶血症状,严重时会因器官衰竭而死亡。 另一方面,这个标准允许许多食用菌在躺着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例如,常见的食用菌中,球菌有菌环,草菇有菌基,香菇有毛和鳞片。

关于常见野生毒蘑菇你需要了解的知识

为了让公众更清晰地认识真菌、放心食用真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云南省真菌多样性与绿色发展重点实验室联合发布了《2022年版常见伞菌(有毒)》蘑菇)在云南”。

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

野生菌新闻稿_食用菌新闻_菌类新闻

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

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

菌类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_食用菌新闻

食用菌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_菌类新闻

食用菌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_菌类新闻

食用菌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_菌类新闻

菌类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_食用菌新闻

菌类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_食用菌新闻

食用菌新闻_菌类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

食用菌新闻_菌类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

食用菌新闻_菌类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

野生菌新闻稿_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

《云南常见毒菌(毒蘑菇)2022年版》部分图片

监管部门发布食用提示 尽量避免采摘野生蘑菇

为预防野生蘑菇中毒,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发布了野生蘑菇中毒食用提示。

生产经营者必须做到“三不”

加工、销售野生食用菌时,生产经营者不得采集、加工、经营外来食用菌,并确保加工、销售的食用菌中不得混入有毒蘑菇。 否则,您将承担相应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有关单位应提示风险

菌类新闻_野生菌新闻稿_食用菌新闻

根据各地毒蘑菇中毒特点,结合温度、湿度、降雨量等因素,在蘑菇成熟前进行预警预报,及时发布风险预警或食用提示。 在发生毒蘑菇中毒事件的地区,建议设立带有毒蘑菇照片的警示牌。

菌类只能从正规超市和农贸市场购买,应保留好购物凭证,不要在流动摊位购买野生菌。

如果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幻觉等症状,应立即催吐、拨打120急救热线救治,或到附近医院就诊。

不小心吃了毒蘑菇怎么办?

很多网友看到吃蘑菇出现幻觉后都觉得很搞笑,甚至想尝试一下。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醒,不要小看毒蘑菇。 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解毒剂。 野生蘑菇的毒性 成分复杂,即使通过烹调、加工或干燥也不能消除其毒性。

如果您怀疑中毒,请记住以下建议:

1.催吐或导泻:在中毒者神志清醒时尽快催吐。 用手指抠喉咙或用器具(筷子、勺子等)按压舌根可引起呕吐。 可重复数次,尽量将胃内容物吐出,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 催吐后,最好让病人喝少量的盐、糖水,以补充流失的体液,防止脱水引起休克。 如果腹泻较轻,可以服用少量泻药,以加快毒素的排除。

2、立即就医:中毒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3、保留毒蘑菇样本,以供专业处理参考:最好对你吃的蘑菇拍照,并携带你吃的剩余蘑菇的样本。

来源|央视新闻、云南发布、中国食品安全网全面综合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