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误食毒蘑菇高发期这些路边蘑菇别采了 附有识别提示
目前,广东气温、湿度不断上升,正是真菌生长的高峰期,也是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 相关数据显示,春夏季节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最多,有的严重者甚至中毒死亡。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温馨提醒:外出踏青时,不要随意采集、买卖、食用野生蘑菇,防止毒蘑菇中毒。
记者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这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外观与食用菌相似。 鉴定需要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仪器设备。 肉眼和根据形状、气味、颜色等外观特征很难区分它们。 ,误食极易引起中毒。 同时,由于在野外无毒蘑菇经常与有毒蘑菇混合生长,无毒蘑菇很容易被有毒蘑菇菌丝体污染。 即使是一些生长在有毒植物上的无毒蘑菇也会变得有毒。 因此,即使食用无毒蘑菇,仍然存在中毒风险。
专家介绍,毒蘑菇毒性极大,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误食后的病例大多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兴奋、抑郁、意识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肝肾损害等严重症状。 目前,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且中毒症状严重、发病急、死亡率高。
专家建议,市民应做到“三不”:不采摘、不食用、不买卖。 市民如果食用蘑菇后出现上述症状,应高度怀疑有毒蘑菇中毒,必须立即去医院救治。 千万不能耽误,否则很容易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自我急救指南】
1、立即呼叫救护车赶赴现场;
2、要立即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下大量温盐水,一次5-10ml,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住)刺激咽部,促进呕吐并减少毒素的吸收;
3.孕妇慎用催吐;
4.若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催吐,否则可能引起窒息;
5、盖上毯子保暖;
6、凡是食用了同样的蘑菇,无论是否生病,都必须立即去医院检查;
7、吃完剩下的蘑菇应保留检查,以查明中毒原因。
为了避免此类悲剧发生,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还特意送出了一套鉴别毒蘑菇的小窍门。 请仔细阅读!
1、广东常见的毒蘑菇有这些
毒蘑菇也称为伞菌。 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已知剧毒的毒蘑菇有400多种。 我国约有200种,广东有100多种。 我国有10多种能致人死亡的剧毒毒物。 常见有毒的有棕鳞鹅膏、肉质棕色鳞鹅膏、白鳞鹅膏(致命鹅膏)、鳞柄鹅膏、毒鳞鹅膏、残毒鹅膏等。 鹅膏属、西伯利亚鹅膏、尖状鹅膏、鹅膏属、狭叶鹅膏等。
广东常见的剧毒蘑菇有白叶鹅膏、灰纹鹅膏、白色鹅膏、粘帽鹅膏、簇绒鹅膏等。
2、鉴别毒蘑菇有哪些误区?
基于传统个体简单方法和具体经验对异地复杂多样的有毒食用菌进行鉴别,是造成误食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
广东省食药监局提醒大家,不要试图用听到的所谓“民间偏方”来鉴别毒蘑菇,因为很多方法都是谣言,没有科学依据。 即使是专家,也可能需要使用专业仪器来区分外观相似的品种。
关于毒蘑菇的N个误区:
误区一:颜色鲜艳或好看的蘑菇有毒。
“亮”和“好看”没有具体、绝对的标准。 事实上,肉质棕凤和鹅膏属,颜色不鲜艳,样子也不好看,毒性极强。 上面提到的白色毒伞,洁白无华,朴实无华,却是广东毒蘑菇中毒的第一杀手。 毒蝇伞非常美丽。 鲜红色的菌盖点缀着白色的鳞片,构成了“我有毒,别吃我”的警示色。 许多蘑菇艺术品都是以此为基础创作的。 它确实有毒。 但也有一些食用菌品种,美观与安全并重。 鹅膏橙,也来自鹅膏属,有明亮的橙色菌盖和菌柄。 未完全打开时,包裹在白色蘑菇托中,有一颗“蛋”的别称“菌”,是夏季川藏旅游必尝的美食。
误区二:有毒蘑菇不被昆虫和蚂蚁吃。 有昆虫进食迹象的蘑菇是无毒的。
事实上,许多对人类有毒的蘑菇对其他动物来说却是美味,比如豹斑鹅膏菌,它经常被蛞蝓吃掉。 白色有毒鹅膏也被记录为被昆虫吃掉。
误区三:将有毒蘑菇与银器、大蒜、大米或灯心草一起煮会导致后者变色; 有毒蘑菇经高温烹煮或与大蒜同煮后可解毒。
银针验毒是一个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传说。 其原理是银与硫或硫化物反应生成黑色硫化银。 古代方法提取的砷纯度不高,且常伴有少量的硫和硫化物,在银器上可检出。 然而,所有有毒蘑菇均不含硫或硫化物,不会使银器变黑。 有毒蘑菇导致大米、大蒜或灯芯草变色的想法完全是猜测,没有证据表明这种现象确实存在。 一些实验者曾用大蒜煮过致命的白色毒伞。 结果是汤清,蒜白,香味四溢,令人食欲大开。
高温烹饪或用大蒜烹饪可以排毒的说法更是有害。 人们可能会对解毒效果抱有信心,食用自己无法判断的蘑菇,从而增加中毒风险。 不同种类的毒蘑菇含有不同热稳定性的毒素。 以白鹅膏为例,其有毒成分鹅膏肽包括至少8个结构相似的环肽,骨架由8个氨基酸组成。 鹅膏肽非常稳定。 煮沸和干燥不能破坏这种毒素,人体也不能降解它。 其中,毒性最强的α-鹅膏肽的口服半致死剂量(LD50)为每公斤体重0.1毫克,这意味着吃一两颗鹅膏就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而一次摄入后,不会有解毒剂。 大蒜中的活性物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但对毒蘑菇完全无效。
误区四:受伤、变色、有汁液流出的都是有毒的。
其实这也不是绝对的。 例如,乳酸乳杆菌和乳杆菌的受伤部位和乳汁会变成蓝绿色,但它们是美味的食用菌。
误区五:毒蘑菇常有鳞片和粘液,茎上有菌类和环。
鳞片、粘液、菌基、菌环等具有形态特征的术语的提及,是毒蘑菇神话“与时俱进”的体现,甚至因此而有了一点可信度。 真菌和真菌环同时存在,并且菌盖上经常有鳞片,是鹅膏菌的识别特征,鹅膏菌是木耳真菌中毒性最强的物种。 也就是说,按照“有菌、有环、有鳞的蘑菇有毒”的鉴定标准,就可以避开包括白鹅膏、毒蝇伞在内的一大波毒蘑菇。 但该标准的适用范围非常狭窄,不能外推到形态高度多样化的整个蘑菇世界,也不能推广到“没有这些特征的蘑菇是无毒的”。 很多毒蘑菇并没有独特的形态特征,比如黑蘑菇,它没有菌体、环和鳞,颜色也很朴素。 误食有毒蘑菇会引起溶血症状,严重时会因器官衰竭而死亡。 另一方面,这个标准允许许多食用菌在躺着的情况下进行拍摄。 例如,常见的食用菌中,球菌有菌环,草菇有菌基,香菇有毛和鳞片。
【记者】王家欣
【通讯员】史耀轩
【校对】曹百英
【作者】王嘉欣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