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专家研讨 我国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之路这样走

引领行业前沿,推动产业升级。2月21日,由中国乡镇企业协会食用菌产业分会和中国食用菌商务网联合主办,江西圣莲朵朵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2024首届南方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江西广昌县召开。大会特别邀请相关专家围绕珍稀食用菌创新发展做报告分享和研讨。

专家围绕“羊肚菌、红托竹荪、金耳、大球盖菇”等珍稀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技术,以渊博知识、前沿理论和翔实案例、鞭辟入里的讲解,开阔了大家视野、启发了思路,为珍稀食用菌产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模式、新路径、新业态。
专家报告会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所长、云南省食用菌产业研究院院长孙达锋以生动的语言、深邃的思想,为大家带来《珍稀特色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主题报告。他从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常见珍稀特色食用菌品种介绍、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3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孙达锋提到,食用菌种植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是高效生态农业,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食用菌产品在保障全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孙达锋表示,目前,我国食用菌产量已超40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70%以上,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羊肚菌、榆黄蘑、大球盖菇等珍稀特色品种的产量、规模逐渐增加,成为产业生力军。
孙达锋建议,以市场导向为指导,发展差异化种植。以珍稀特色品种为发力点,通过差异化种植新品种,避开同质化竞争、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食用菌差异化生产模式。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特色食用菌产业,走差异化致富道路。
江西省农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江西省食用菌协会秘书长、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南昌试验站站长魏云辉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江西大球盖菇产业发展现状、江西大球盖菇栽培技术模式、大球盖菇产业展望”等热点内容,具有较强的指导性与实用性。
“2023年提出‘培育壮大食用菌和藻类产业’,2024年提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为包括大球盖菇等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魏云辉强调,“大球盖菇产业是毋庸置疑的朝阳产业,其栽培成功率高、经济效益显著、产品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可观。”
魏云辉建议,实现大球盖菇产业可持续发展,要从实施产业链标准化生产、健全完善各个环节标准、推进产业化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加工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发力。与会者认真聆听,纷纷拍照记录,受益匪浅。
贵州省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贵州省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朱国胜用详实数据和案例,为与会者做了《红托竹荪栽培关键技术与前景分析》的主题报告。
朱国胜分析了红托竹荪新型栽培(菌包/棒脱袋覆土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木块生料栽培法)的比较优势,一是解决了木块和腐殖土用量大、转化率低等问题,节本增效效果明显;二是解决了栽培周期长、适宜栽培区少、病虫害重、农药用量大、重金属富集等问题,助力绿色高质量发展;三是解决了菌材处理复杂、难掌握、栽培模式单一等问题,推广价值更高。
同时,朱国胜从“一产、二产、三产”角度,阐述红托竹荪产业前景。红托竹荪产业转型升级定位为“全产业链差异化和高质量发展”,打造百亿级竹荪产业。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副研究员张俊波从“金耳概述、种质资源及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四个方面,做了《金耳的种质资源及关键栽培技术》的专题分享。
张俊波表示,目前,金耳产业存在“机制机理研究滞后、品种单一、菌种稳定性不高、栽培管理技术参差不齐、产品单一及高价欺骗菇农等乱象”的现状。为此,他分析,金耳产业发展趋势,在栽培技术方面,由固体菌种向液体菌种发展;栽培模式由传统栽培向工厂化栽培转变;产品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同时,注重美食创新。
贵州省织金县竹荪协会会长吴勇在《中国红托竹荪的市场与栽培》报告中指出,目前清香型红托竹荪鲜品价格为50-100元/斤,是国内外市场价格较高的食用菌品种。近年来,国内外市场对红托竹荪的需求量有了大幅度增加。据测算,市场对清香型红托竹荪的年需求量鲜货在100万吨以上,目前鲜货总产量仅为1万多吨。因此,清香型红托竹荪是市场前景广阔的珍稀食用菌品种。
吴勇介绍,目前,清香型红托竹荪鲜品从贵州运抵广州、、上海出售为主,批发价格在每斤50元以上,冬季缺货季节,鲜品每斤能卖到100元以上。同时,吴勇从“制棒、接种、栽培、管理、销售”等环节,为与会者做了红托竹荪菌棒大棚栽培技术讲解。
“以市场导向为指导,以珍稀特色品种为发力点,打造差异化生产模式,走差异化致富道路……”“实施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推进产业化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与会专家的精彩分享,让与会者受益良多,为我国珍稀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