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市场

5年驯化出33个品种芦苇上栽出七彩蘑

依托家乡芦苇资源,盘锦嘉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红投身食用菌种植行业。她带领技术团队攻坚克难,在国内率先以芦苇为培养基实行工厂化生产食用菌菌棒,为保护林业资源和芦苇秸秆新利用作出突破性贡献。她主持的《利用芦苇为基质培育食用菌技术研究》获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进入国家项目库。

掌握食用菌种植关键技术后,杜红组织带领当地188户农民成立盘锦嘉润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成功利用芦苇驯化出33个适宜栽培推广的食用菌品种,并推出小菌棒“苇小蘑”系列产品。合作社在服务社员的同时,每年向国内14个省30余个县市的菇农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服务,使上千户菇农受益。“苇小蘑”系列产品还远销韩国、日本、美国、智利等国外市场。
去年,合作社成功种植了20万棒立体栽培层架菠萝花菇,这一成绩一举填补了辽宁地区的产品空白,同时促进了菠萝花菇的国内市场份额迅速暴涨。“去年底,我们与加拿大一家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利用国外专业平台开展跨境电商超市推广产品。”创业十年,杜红的多彩蘑菇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小企业开启了勇闯国际大市场的征程。
5年驯化出33个品种
新兴镇农村长大的杜红1995年大学毕业,2005年在参加中国大型食用菌双交会上了解到食用菌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及食用菌产业所带来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让家乡盛产的芦苇成为食用菌的生产原料。
盘锦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芦苇主产地,年产芦苇60万吨。过去,盘锦地区食用菌生产原料多为木屑、玉米芯,价格高还需要外运。本地芦苇资源丰富,能不能成为食用菌的生产原料呢?通过专业机构对芦苇样品检测分析,结果令人振奋,芦苇中所含的纤维素、木质素及糖分,均符合食用菌菌丝体吸收范围,利用芦苇栽培食用菌将大有可为。
从此,杜红踏上了食用菌种植之旅。2014年,杜红组织技术团队历经5年试验,成功利用芦苇驯化出33个适宜栽培推广的食用菌品种,并筛选出相应的芦苇高产配方,打破了传统种植食用菌对木材资源的依赖,为平原地区可持续发展食用菌产业提供了原料保障。
2016年,杜红筹资建成一座占地40亩的食用菌标准菌棒生产线及标准实验室,以及一座占地150亩的出菇示范园区。杜红说,使用芦苇替代木屑后,经专家测算,合作社每年生产标准菌棒2000万棒,可消化使用芦苇、秸秆2万余吨,节约木材5万立方米,每个菌棒节约成本0.15元。
生产原料成功替代之际,杜红组织带领当地188户农民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带动一方百姓致富为目标,让更多人加入食用菌种养的队伍中来,实现了原材料、配方菌种、养护标准、加工销售“四统一”,为社员及省内外种植户提供优质食用菌标准菌棒的同时,工厂化制棒、分散化种植、集中化加工模式日臻完善。2023年,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
打通食用菌全产业链条
2016年,合作社推出小菌棒“苇小蘑”系列产品,在国内最早提出将食用菌与观光体验、亲子教育、餐饮服务相结合,赢得餐饮、教育、旅业和寻常百姓的喜爱;盘锦域内占地140亩的第二块生产基地也在大洼区唐家镇建成;线验店也将开业。
为使食用菌产业健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她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推行集约化生产模式,从芦苇和秸秆利用到出菇、加工、菌糠再利用,完成了食用菌全产业链循环发展,并推动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在杜红带领下,盘锦嘉润禾一直走在国内食用菌行业技术研发和产业模式创新的前沿,每一种新产品和新营销模式的推出,会掀起食用菌特色产品的风潮。
杜红表示,小蘑菇,大产业。“我们打造了‘城市农场’,让顾客参观、参与培育蘑菇、采摘食用的全链条,让人们感受蘑菇之美。”“苇小蘑”品牌注册后,被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消费者熟知,使盘锦“芦苇蘑菇”成为具有很高辨识度的地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为全面推进盘锦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杜红介绍,2024年,盘锦嘉润禾要在完善品牌发展上,着重实施蘑菇进商超、进餐饮模式,通过在线上讲好菌类文化故事、线下开展专业培训基础上,让“苇小蘑”品牌在国内、甚至国际上叫得更加响亮,带领更多菇农和相关从业者奔富路。(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