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食监局发食用菌预警信息不采不熟悉菌类
今年7月,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瀛洲木坝村3人因食用野生蘑菇中毒。 预防意识。
据了解,海南省大部分地区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属热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各种野生菌类生长。 如果摄入会导致严重中毒。
绝大多数食物中毒患者为胃肠炎型轻度中毒,临床表现为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等。 也有少数神经精神型,临床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等,继而出现烦躁、谵妄、幻视等。 中毒严重时,对人体的损害很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肝坏死和溶血性中毒,休克甚至死亡。
为预防野生菌中毒事件的发生,海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食用野生菌高发季节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组织人员进村宣传和宣传。讲解野生菌中毒防治知识,确保宣传工作进度。 村庄、家庭,提醒村民不要采摘野生菌类食用。
同时,加强对学校食堂、企业食堂、饭店、工地食堂等重点单位和场所的监督检查,确保原材料采购、票证取证、加工生产、食品安全等工作落实到位。样品保留和登记,以及有毒细菌的拒绝。 上课了。
此外,完善应急机制,按照海南省《餐饮服务环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试行)》要求,按程序及时报告和处理。 .
附有关真菌的鉴定、食用常识、中毒自救方法
有毒真菌的鉴别方法:四看一闻一辨
在我国,大约有180种有毒细菌,其中至少有30种能致人死亡。 一般来说,有毒菌的颜色较亮,菌帽上可有丘疹、红斑、沟槽、裂隙,有的菌上有菌环、菌环。 毒菌被切断后,一般会有汁液流出,味道辛辣。 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鉴别有毒细菌:
看看生长区。 可食用的无毒菌类多生长在干净的草地或松、栎树上,而有毒菌类则常生长在阴暗、潮湿、肮脏的地方。
二、看颜色。 有毒真菌颜色鲜艳,有红色、绿色、墨黑色、紫色,尤其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 有毒细菌通常在采摘后会很快变色。
三看形状。 无毒菌盖比较平整,伞面光滑,菌面没有轮子,下部是无菌支架。 毒菌菌盖的中心一般呈凸形,形状怪异。 细菌的表面又厚又硬。 茎上一般有菌环。 茎细或粗,易折断。
四看分泌物。 将刚采摘的野生菌的蒂撕下,无毒菌的分泌物清澈如水(个体呈白色),撕下后菌体表面不变色; 有毒真菌的分泌物粘稠,一般呈红褐色,撕下后易散布在空气中。 变色。
五种气味。 无毒菌有特殊香味,无异味。 有毒细菌有奇怪的气味,如辛辣、酸臭、恶臭等。
六是化学鉴定。 取采集或购买的可疑菌,取出汁液,用纸浸泡,立即滴上一滴稀盐酸或白醋,纸变红或变蓝即有毒。
食用菌注意事项:不要采用不熟悉的菌类
(1)不要购买、采摘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野生菌类。
(2)如果自己熟悉并确定它们是无毒菌,则不要将它们混在一起加工食用,因为不同种类的细菌混在一起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 加工过的菌种一般需要经过高温蒸煮才能降低毒性。
(3)吃菌类时不要饮酒。 虽然有些细菌是无毒的,但它们所含的某些物质可能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毒素而引起中毒。
食用菌中毒后自救要点:先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食用菌类后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清楚,或出现幻觉、幻听等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二是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若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单方法催吐、洗胃、通便。 可以大量喝温水或淡盐水,然后用勺子或其他坚硬的东西刺激喉咙。 尽快清除体内未被吸收的残留细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三是让病人喝少量盐水和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引起休克。
第四,不要向昏迷病人口中强行灌水,以防窒息。
五是留存菌类样本供专业参考。 (记者谭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