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飘来的菌香二
说起美食,自然少不了美味可口的食用菌。 食用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食品原料之一。 仅我国就有食用菌350多种。 无论是东北的榛菇、华北的平菇、西北的羊肚菌、江浙的香菇、岭南的草菇、云南的牛肝菌,都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古人认为,食用菌无根、无茎、无体,源自天地灵气、日月精华。 因此,它们被称为“山中之宝”。 顺理成章,食用菌也成为中国美食中的顶级食材。 。 几千年来,不同种类的食用菌一直以多种方式精心烹制。 在满足华夏祖先味蕾的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传承至今的独特饮食文化和饮食习俗。
蘑菇味道鲜美,深受宋人喜爱
宋代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消费的空前崛起,促使宋代的经济呈现出巅峰状态。 相应的,餐饮业也呈现出空前的繁荣。
宋代,原料的数量和种类显着增加,食品生产加工技术更加成熟,烹饪技术更加先进,更加艺术化、审美化。 逐渐形成的饮食文化对后世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南宋时期,随着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食用菌生产重心从中原南移。 当时,浙江清远的蘑菇农吴宇根据前人砍树生产蘑菇的经验,总结出砍伐原木的方法——用“砍花斧”将蘑菇砍倒。树皮上有原木和砍斧痕迹。 空气中的天然蘑菇和真菌孢子在斧痕上发芽,在树皮中形成菌丝体。 经过两年多的培养管理,蘑菇、木耳就形成了。 该方法利用刀痕的深度、大小、位置、方向来控制真菌生长的密度和数量,辅以科学的人工管理和加工程序进行生产,从而大大提高了蘑菇的产量。 至今,浙南山区仍沿用当时的技术种植蘑菇。
人工栽培技术的成熟促进了食用菌的旺盛消费需求。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南食精致,菇笋不亚于羊肉”。 当时,食用菌被老百姓甚至达官贵人认为是最好的美味佳肴。 士大夫经常去城里的各大酒楼品尝蘑菇美食。 宫廷食用菌的烹调以奢华着称,烹调技术十分发达,有煎、煮、炸等方法。
不仅是王公贵族,就连平民百姓也掀起了吃菌类的风潮。 在老百姓的餐桌上,以蘑菇为主要原料的蘑菇包子是必不可少的主食。 苏轼曾在诗中写道:“人间盛产笋糕,人间盛产蘑菇馍。” 另外,在宋代,民间常用食用菌做汤。 南宋林洪的《山甲清功》一书介绍了较为丰富的食用菌菜肴的制作方法,并列出了可以模仿烹饪的“菜谱”,为当时人们制作食用菌美食提供了参考。
由于食用菌的季节性很强,所以并不能保证我们每餐都能吃到嫩滑的食用菌。 为此,宋代人们常将采集的蘑菇进行加工储存。 据文献记载,当时的人们有冬天储存食物的习惯。 入冬前,将合胞菌等蘑菇切成片,风干。 这样不但容易保存,而且味道也保持不变。 逢年过节,我们做一些菜肴招待客人,很受大家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