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价格

济宁市2021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分析报告

一、供需总体情况

三季度,受疫情影响,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现场招聘会数量减少,衔接市场供需渠道受到限制,市场参与人数减少。供给和需求均下降。 本季度,全市人力资源市场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47场,同比下降16.48%,参加企业4933家,同比下降5.26%,提供就业岗位7.56万人,同比下降10.70%; 47,600名求职者参加。 ,同比下降20.59%,就业人数8500余人; 就业率为1.59,同比提高0.18。

2、就业需求

(一)产业需求。 第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岗位需求占比分别为1.08%、28.95%和69.97%。 第一产业同比增长0.25%,第二产业同比下降4.38%,第三产业同比增长4.13%。 今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需求保持稳定,占比近70%,对全市稳定保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片1.jpg

图1:三大行业劳动力需求占比

(2)行业需求。 需求最高的前10个行业的职位占本季度总需求的91.39%。 制造业、建筑业、教育业需求占比同比分别下降2.21%、1.01%、2.56%; 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居民和其他服务业的需求比重同比分别提高1.95%、1.86%和1.31%。

图片2.jpg

图2:2021年第三季度“十大”行业用工需求

(三)岗位要求。 市场前十大岗位需求中,技术工人、建筑业、教育/培训类需求占比同比小幅下降; 销售人员、销售管理、保安/家政、物流/运输/仓储等需求占比同比小幅上升。

图片3.jpg

图3:2021年第三季度“前10名”岗位需求

(四)学历要求。 超过60%(60.19%)的市场职位对学历没有限制,而只有22.14%需要大专及以上学历。 大多数职位没有过高的学历要求。

图片4.jpg

图4:2021年第三季度岗位学历要求分布

3. 求职者情况

(一)求职者状况。 三季度参与就业市场的人群中,再就业群体占比同比下降2.96%,首次就业人员、农村人员、就业人员、在校学生占比小幅上升去年同期。

图片5.jpg

图5:2021年第三季度求职者按身份分布

(二)学术结构。 市场求职者中,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人占大多数,占比46.64%。 本科以上学历占20.86%。 大专学历的求职者比例相对稳定,保持在30%左右。

图片6.jpg

图6:2021年第三季度求职者学历结构

4、供需分析

(一)参展企业数量减少,市场供需数量相对下降。 受疫情影响,8月份全市人力资源市场现场招聘会暂停。 第三季度参与创业者人数同比下降5.26%。 网上职位发布和更新明显放缓,市场职位数量同比减少10%以上; 流动求职者大幅减少,求职人数同比减少20%以上。 全市人力资源市场供需沟通渠道受到一定限制。 供需双方参与市场对接的活跃度有所减少。 求职人数大幅下降,职位空缺率相对上升。

(2)首次就业比例相对上升,大学毕业生有所增加。 本季度首次入职员工比例同比增长1.51%,环比增长3.22%。 参与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数量有所增加。 一方面是因为再就业人数相对较少,且多数企业响应“稳就业、留就业”等举措,提高员工工资福利,有效保障了就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就业市场上的流动工人(例如跳槽者)有所减少。 另一方面,一些大学毕业生在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后,开始参与市场渠道找工作。 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中大学毕业生数量有所增加。

(三)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教育行业人才需求减少。 8月以来,受“双减”政策影响,校外教育行业人才需求开始减少。 本季度,教育行业人才需求占比同比下降2.56%,环比下降2.44%。 受学科校外培训机构整顿影响,中小学培训业务量有所减少。 不少教育企业已停止或减少相关人员的招聘。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准备相关的裁员计划。 市场上的教育/培训岗位数量逐渐减少。 趋势。

五、建议

(一)持续推进线上线下人力资源市场有机融合。 随着疫情趋稳、常态化防控不断加强,现场招聘活动规模有序扩大的同时,还需要利用网站、微信、抖音等线上渠道实现有机融合线上线下市场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宣传力度和会议效果。 多渠道提前发布招聘会主题、参展企业及职位信息,让求职者提前获取招聘信息,提高职位匹配率和供需对接效率。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提高市场化就业质量。 扎实做好招聘会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座谈会、“云课堂”和“一对一”就业指导工作,实现就业指导业务正常运行; 深化开展校园就业指导活动,举办高校就业指导讲座、座谈会、座谈会、定制就业指导等活动,持续讲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引导毕业生市场化、高质量就业。

(三)动态监测教育行业就业形势,开展相关就业服务行动。 加强教育行业就业形势监测,强化教育行业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就业服务保障,有针对性推送政策和服务信息,精准开展招聘服务、培训服务、政策服务、指导等专项服务活动服务,积极为教育培训机构和职工稳定、转移就业提供精准就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