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文化

浅谈平菇培养料发酵制备技术的优缺点

种过平菇的人都知道,种植过程中,采购锅炉和接种设备,建设接种室、孵化室、出菇室,准备原料、灭菌处理、无菌接种、培育蘑菇等都是必须的。 只需几个步骤,这对于小农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投资。

培养料的制备是为平菇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灭菌处理是为平菇的生长提供清洁、无菌的生长环境。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生命力旺盛的平菇天敌。 天敌主要有青霉菌、木霉菌等与平菇类似的真菌。 它们在共生环境中快速生长,与平菇竞争营养,并抑制平菇菌丝体的生长。 在生产中,霉菌通常被认为是平菇的死敌。 只有高温才能杀死这些天敌,保证平菇的健康生长。 野生平菇通常生长在腐烂的树上,不需要消毒。

河南省农科院孔伟利的研究小组偶然发现,当严重感染的平菇袋在室外积累一段时间后,霉菌消失了,居然长出了大量的平菇。 受此启发,经过10年的探索和研究,创造了平菇栽培新模式,即采用发酵制备培养料,开放接种移盆。

平菇栽培可分为培养材料准备、套袋接种、菇袋培养、出菇管理、采收贮藏五个阶段。

进入菌袋培养阶段,发酵培养料中生活着大量的发酵微生物。 接种平菇后,发酵培养物中的细菌成为原生菌,即定居在培养物中的微生物。 相反,平菇是后来接种到培养材料上的细菌,是外来或入侵细菌。 本土微生物并不是一个紧密的组织,它们之间不存在相互依存或一致的外部协调机制。 同时,本土微生物每个个体的生存条件也不同。 种植者可以利用本土微生物分散的缺点,创造有利于平菇生长的环境。 促进平菇的快速定植,以平菇作为培养料的主体,建立平菇与本土微生物的共生命运共同体,是发酵料种植平菇成功的关键。 研究发现,固体大粒层播接种技术可促进平菇菌丝体快速定植。 因此发明了液体菌种固化技术,接种液体固化菌种的平菇袋生产周期由56天缩短到54-55天。

在高温制备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平菇是单一物种和纯化环境中的培养系统。 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

想要获得平菇的高产,整个栽培体系需要向有利于平菇生长的方向发展。 在发酵培养基中培养平菇的系统中,发酵培养基中的平菇与原生微生物竞争生长。 结果,呼吸量增加,材料温度升高。 一般培养料的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0度左右。 利用这一特点,开发了一套蘑菇袋控温培养方法。 冬季低温,当环境温度低于10度时,种植者无需对培养袋进行加热,培养袋的温度即可满足平菇生长所需的温度。 高温季节,使用透气的蘑菇袋或装有通风管道的袋子和通风、调节温度的大棚。 只要将菇袋温度控制在25度以下,平菇就能快速生长。

说到在发酵培养料上种植平菇的缺点,平菇与培养料中定植微生物的竞争性共生,导致培养料的温度比环境温度高10度。 这是第一个。 通过本发明设施的通风和冷却,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 第二个缺点是氨残留。 尽管在培养料发酵制备过程中已努力控制残留氨,但残留氨仍然对平菇的生长构成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以耐高温、耐高氨氮作为选育指标,选育适合发酵培养基栽培的平菇特种品种。 通过资源评价和杂交育成黑平17-1和新科108两个特色品种。 耐氨性较亲本菌株提高66.7%,菌丝耐高温达35℃。 在河南省多点产区试验中,新科108比主栽品种黑康650生物效率提高2.2%~26.4%,黑平17-1比黑康650增产3.3%~13.5% ,蛋白质含量增加1.2%。 百分点。 有了特殊的品种,再加上通风降温设施的使用,以及发酵培养料的平菇种植,种植者就可以高枕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