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县食用菌产业介绍
古田县食用菌生产历史悠久。 早在隋代大业年间(公元609年),人们就从事香菇的生产。 20世纪60年代末,古田人开始用椴木栽培银耳;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他们成功试验了银耳瓶培和银耳袋培技术,开创了世界首创食用菌袋培技术; 20世纪80年代,他们成功开发了露天蘑菇栽培技术。 袋栽、竹荪原料栽培技术,以及银耳、棉籽壳代料栽培技术;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黑木耳南方栽培技术和茶树菌菌种研究及配方创新技术取得突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掀起了银耳、香菇、竹荪、黑木耳、茶树菇生产。 随着食用菌生产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创新以及配套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全县食用菌生产迅速发展,食用菌产量大幅增加,逐步形成全国闻名的“古田县食用菌”培养模式。”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食用菌产业成为古田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食用菌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1/2以上。
经过40多年的研发,古田县食用菌产业已形成区域布局、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社会服务、企业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格局,呈现出六大特点:一是生产大众化。 。 全县80%以上农户从事食用菌生产和销售,相关从业人员近30万人。 二是生产基地。 根据不同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合理布局全县食用菌生产,逐步形成银耳、香菇、茶树菇、新型珍稀真菌四大生产基地,推进“公司+”产业化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三是产量年化。 根据不同品种、不同温度类型、不同季节、不同地理位置,科学安排食用菌生产,如反季节生产、冬季温室栽培等,形成全年生产格局。 四是产品结构多元化。 全县已开发生产菌类36种,其中银耳、香菇、竹荪、猴头菇、茶树菇、木耳、金针菇等20余种菌类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实现了转化从单一品种到多品种系列。 发展转型,形成了“主要栽培品种规模不断扩大,珍稀真菌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成为全国开发品种品种最齐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县。 五是生产技术专业化。 全县形成了从原辅材料供应到科研、制种、种植、加工、销售、机械设备、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专业队伍体系。 整个食用菌产业链的分工日益细化。 六是产品市场国际化。 县内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营销网络,县外开拓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 全县有食用菌经营户3万余人。 营销网络不仅遍布全国,还辐射日本、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食用菌产销率达到98%以上。 可以说,“哪里有食用菌,哪里就有古田人”。
1984年以来,古田县先后被授予“中国食用菌之乡”、“全国食用菌产业先进县”、“全国食(药)菌产业优秀基地县(市)”、“全国食用菌产业新基地县(市)”称号。食用菌之乡”“创建优秀示范县”“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十佳县”“全国食用菌餐饮文化示范县”“全国食用菌文化产业建设先进县”等称号均在“中国食用菌协会”奖项之中。 “食用菌之都”。 2013年9月27日,在协会召开的“2013年全国食用菌产业化推进大会暨第二届全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会”上,古田县被中国菌类协会授予“2012-2013年度全国食用菌行业先进单位” 。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管理局荣获“2012-2013年度食用菌产业管理十强组织”称号。
古田县建成集产品交易中心、展示中心、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科研技术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新型现代化专业食用菌市场——中国福建古田食用菌批发市场。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指定的。 国家指定食用菌批发市场、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 2005年以来,我们先后组织七组参加“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荣获团体赛金奖、食用菌创新奖、食用菌餐饮文化推广奖、个人金奖等多项奖牌、大力弘扬食用菌餐饮文化。 已成功举办两届国际食(药)菌生物科学高峰论坛和中国(古田)食用菌节以及五届食用菌产品交易会; 建成了中国唯一的综合性食用菌博物馆,生动地浓缩了跨越千年的时空。 以及古田乃至中国食用菌的发展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古田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化种植,先后建成25家产业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基地)。 栽培菌类有银耳、杏鲍菇、侧耳、香菇、香菇等。特别是2012年,2016年引进正荣、丽城两家公司的现代农业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采用瓶装生产。用于生产杏鲍菇和茶树菇的品系和液体菌株。 其技术含量、生产能力水平和机械化水平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古田县食用菌产业拥有民营食用菌科研院所30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8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6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福建省著名商标6个,宁德市著名商标3个。 是福建省9个省级农民创业园区之一、福建省10个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综合实验推广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