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法规

贵州省黔南州深化产销对接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


今年来,为加快推进贵州省黔南州食用菌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及其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从加坚持规划引领,整合要素资源,聚焦优势品种,强化政策引导和技术服务,深化产销对接等方面提出了黔南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积极推进全州产业发展。
1.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发展重点。按照“扩规模、调结构、强龙头、增效益”的思路,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如何抓好菌种菌材菌棒供应、品种结构调整、规模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产业利益联结进行了专题研究分析,制定了《黔南州2020年食用菌产业发展推进方案》,突出以重点县、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为抓手,用好广州对口帮扶资金,加大红托竹荪、冬荪、羊肚菌、大球盖菇等一批高附加值品种种植面积,集中力量重点打造贵定、三都、荔波3个食用菌重点县。目前,贵定、三都、荔波分别完成种植2190万棒、4381万棒、1034万棒,增速明显。
2.整合要素资源,积极培育主体。针对菌棒需求缺口,今年州县两级坚持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加大财政扶贫资金及资金整合力度,探索产业创新发展融资模式,积极为经营主体做好项目申报、厂房建设用地等方面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多措并举支持重点企业建设菌棒加工厂,提高菌棒生产产能。据统计,今年已累计投入食用菌产业资金2.18亿元,重点支持了三都高原、三都厚源、三都绿谷、贵定中企、荔波五象、荔波四季、独山神玺等优强企业做大做强。截至目前,全州已经开工新建菌棒加工厂6家、扩建1家,建成投产后预计新增菌棒产能8600万棒,将有效解决黔南州菌棒产能不足的问题。
3.聚焦优势品种,加强示范引领。过去,黔南州主要以种植香菇、秀珍菇等大宗品种为主,生产管理大棚建设投入大,品种结构较单一,很难符合市场多元化、高端化需求,种植效益不高。今年以来,黔南州突出加强“四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的试验示范,通过以点带面,提高种植水平、优化品种结构、推广新种植模式,全力提升产业效益。在贵定、三都、荔波各打造1000万棒以上标准化种植示范点1个,在其余9县(市)各建设100万棒标准化种植示范点1个。通过创建示范样板基地,激发了市场主体和群众种植的积极性。其中在龙里县谷脚镇观音村开展100亩冬荪林下仿野生种植试验示范,产品品质很好,深受市场青睐,为下步大面积推广奠定了技术支撑;荔波县四季生态农业公司在不影响水稻种植的情况下,采取“稻+菌”接茬模式种植黑木耳,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三都县、惠水县探索在葡萄架和佛手瓜架下套种大球盖菇等,实现亩产值2万元,亩增收6000元以上。
4.强化政策引导,激活发展潜力。在制定优惠政策、项目扶持设计上,突出联结带动农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对有独资企业带动的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对没有企业带动的采取“国有农投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确保每个基地都有经营主体覆盖带动,发展“订单”生产,促进产业抱团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合作社主要负责菌种菌棒生产以及产品销售,农户负责种植管理,群众从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入股分红、参与种植等方面获得收益,极大激发农户积极性。其中荔波县制定出台《荔波县2020年食用菌(黑木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施方案》,对购买菌棒进行产业发展的种植户每棒补助0.3元、流转土地每亩补助300元、喷淋系统每亩补助300元,对10万元以内额度用于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种植户进行贴息,县农行“惠农e贷”对农户用于发展食用菌种植的提供3千至30万元额度的信用。目前,荔波县已有27户获得资金122万元支持,有效推动了产业发展。
5.强化技术服务,深化产销对接。为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帮助食用菌企业复工复产,黔南州组织州、县两级产业专班,采取协调运输车辆通行、点对点对接用工需求、联系目标市场客商、远程技术服务指导等措施,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物资采购、劳务用工、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推动产销顺畅衔接。今年6月份,州级成立指导组,深入12县市开展巡回指导;荔波县菌棒生产企业组建技术专家团队,对种植户进行跟踪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开展食用菌种植技术培训20多场、培训600人次;三都县组建技术服务队分赴全县食用菌基地,围绕政策、种植技术、产销对接开展培训。
相关政策的提出与逐步的贯彻实施,能够有效解决黔南州食用菌产业基础设施投入高、推广难度大、标准化程度不高、科技支撑不足、品种档次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等发展难题;针对食用菌行业整合各类资源,调优种植结构,培育经营主体,增强发展后劲等方面建言献策,对实现黔南州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推进食用菌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