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做法

科普丨抗癌卫士成躺板板真凶舌尖上的美味你选对了吗

在小花园里挖啊挖,采摘小蘑菇,别轻易吃掉它们! 进入五月,雨水丰沛,草木茂盛,蘑菇进入生长旺季。

《鲁氏春秋》记载:“味最鲜美,莫过于越洛的木耳”。 杨万里还形容蘑菇“声如鹅掌,味如蜜,滑如水荠丝而不涩”。 蘑菇何时出现在中国食品中已无从考证,但从“菌”、“菇”、“芝”等丰富多样的蘑菇名称中可以看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对蘑菇的喜爱。

蘑菇味道鲜美,价格低廉,使其成为餐桌上无可替代的美味佳肴。 2020年,我国食用菌年产值已达4000万吨以上,产值超过3000亿元。

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

食用菌新闻_菌类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

与此同时,蘑菇中毒事件也日益频繁。 2010年至2020年,我国共报告食源性蘑菇中毒事件10036起,造成38676人患病、21967人住院、788人死亡。 其中,云南、湖南等5省报告蘑菇中毒病例最多。

“警惕!岳阳又一家五口吃‘毒蘑菇’中毒”“一年轻女子吃了隔夜加热的野生蘑菇后出现幻觉”……关于吃蘑菇中毒的新闻层出不穷,其中大部分是是由于食用自采蘑菇引起的。

据了解,地球上蘑菇约有16万种,被命名的约有1.6万种,仅占10%。 我国蘑菇至少有10万种,已知的还不到1万种。

另外,根据《中国毒蘑菇名录》,我国已知的毒蘑菇有435种。

菌类宣传海报_食用菌新闻_菌类新闻

当前的

正是各种野生蘑菇旺盛生长的时节

很多人都觉得野生蘑菇好吃

采摘和食用

停下来,停下来,停下来! 别当“蘑菇战士”

食用菌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

如何预防蘑菇中毒?

蘑菇中毒已成为我国食源性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突发事件。 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造成不同的靶器官损害,甚至衰竭死亡。

1、食用前一定要彻底煮熟。 高温可以减少或破坏某些蘑菇中的毒素。

2、切记“三不”,不采摘、不买、不吃野生、不熟的蘑菇。 提高警惕,不要轻信网上的毒蘑菇识别技巧。

吃蘑菇中毒了怎么办?

1、食用菌类后如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泻、烦躁、出现幻觉等,应催吐并及时就医。

2、如有可能,尽量保存蘑菇样本,以供后续鉴定和处理。

食用菌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

有毒蘑菇的识别困难,中毒后果严重。 杜绝食用毒蘑菇是防治蘑菇中毒的关键

但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大家的喜爱。

那么,面对美味的蘑菇,你选对了吗? 你吃得对吗?

今天,就让我们把《舌尖上的诱惑》摆上台面

以下八种常见食用菌,看看你最喜欢哪一种

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

口蘑

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

口蘑又名白蘑菇、蒙古蘑菇、云盘蘑菇、银盘。 具有预防骨质疏松、防癌、抗氧化、减肥等功效。

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

牛肝菌属

菌类宣传海报_食用菌新闻_菌类新闻

牛肝菌科、松果牛肝菌科等真菌的统称,其中除少数种类有毒或味苦而不能食用外,大多数种类均可食用。 主要有白色、黄色和黑色牛肝菌。 菌盖扁半球形,光滑,不粘,色浅裸色,菌肉白色,有酱香,可入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

金针菇

菌类宣传海报_食用菌新闻_菌类新闻

金针菇是真菌。 菌盖呈球形,边缘细,黄棕色,表面粘稠,基部相连,呈家族状。 干品形似黄花菜,故名金针菇。 具有养肝、益胃、整肠、抗癌等功效。 对肝病、胃肠道抗感染、溃疡、肿瘤等疾病有治疗作用。

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

平菇

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

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是侧耳科侧耳属的真菌。 菌盖肉质且柔软。 平菇属于喜光真菌,多生于榆树、山毛榉、柳树、枫树、槐树等各种阔叶树种的枯木、腐烂的树桩或活树的枯死部位。 平菇营养丰富,具有逐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 用于治疗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症。 此外,对于预防癌症、调节女性更年期综合症、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等都有一定的好处。

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

杏鲍菇

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

杏鲍菇因其肉厚如鲍鱼而得名。 幼时的菌盖呈浅灰色,呈拱形。 成熟时中心浅凹,变成浅棕色或黄白色。 后来,它变成了漏斗状。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等地,深秋主要生长在腐木上。 杏鲍菇的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经常食用杏鲍菇可以促进胃酸分泌,促进消化,辅助治疗食滞。 普通人可以食用,但湿疹患者不宜食用。

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

蘑菇

食用菌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

香菇原产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蘑菇。 也是我国早已闻名的珍贵食药用真菌。 香菇子实体的形状、颜色、品质和生长速度与温度密切相关。 在20-23℃的高温下,香菇生长迅速,花大,肉薄,菌柄细长,菌盖易打开。 香菇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湖南、云南、四川等地,全国几乎都有人工栽培。

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

鸡油菌

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

又名蛋黄木耳、黄木耳等。鸡油菌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色至蛋黄色。 野生鸡油菌有两种生态类型。 漏斗型子实体肉薄、花大,平盖型子实体较小、较粗。 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等地。 鸡油菌具有药用价值,能明目、益胃。 可治疗维生素A引起的皮肤粗糙或干燥、角膜软化、干眼症和夜盲症,也可治疗某些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的疾病。

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_食用菌新闻

羊肚菌

食用菌新闻_菌类宣传海报_菌类新闻

羊肚菌的菌盖近球形、椭圆形至椭圆形,顶部钝,表面有羊肚菌状凹坑。 主要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或褐土、棕壤等,我国分布广泛。 羊肚菌是一种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真菌。 它具有独特的香味和丰富的营养。 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有机锗。 是人体营养的高级滋补品。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保护级别为最不关注(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