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新农民一样 农民程木果的蘑菇梦
程木国引进了智能蘑菇棚来种植蘑菇。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让烟台人吃上有机、健康的蘑菇。” 说这话的人是山东兴城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程木国。
兴城农业位于福山区张各庄镇,群山环抱,背靠门楼水库。 程木国的“蘑菇梦”就是在这片山水的滋养下发芽、绽放的。
谈及自己的“蘑菇奇缘”,程木国表示,自己在研究健康饮食理念时,曾到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学习交流。 他发现全球正在持续掀起吃蘑菇的热潮:美国人视蘑菇为“上帝的食物”,日本人认为蘑菇正处于“植物性食物的巅峰”,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甚至将蘑菇列为人类最好的食物。 饮食结构——“一荤一素一菇”。
各国营养专家对蘑菇营养价值的重视让他深受震撼和鼓舞,也让他决心回到家乡发展蘑菇产业。 经过3年的探索和研究,程木国投资成立并运营了现代高科技生态农业公司兴城农业,致力于打造食用菌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
经过一番努力,他最看重的有机、生态、健康的东西在“三物循环”中得到了实现。
原来,他使用的菌棒原料全部来自当地农业生产的副产品,包括秸秆、果树枝、稻壳、棉籽壳、玉米芯等,经过加工和植入菌种后,这些副产品可以作为废物利用,用过的蘑菇棒可以作为有机肥料,破碎后返回农田果园。
“在废物回收过程中,实现了零污染、零农药残留,实现了植物、动物、真菌的‘三物质循环’。” 程木国说道。
目前,兴城农业的15个蘑菇大棚已尝试种植35种蘑菇。 其中草菇、牛肝菌、羊肚菌、原木香菇、雪莲菇、侧耳、金黄色侧耳等蘑菇获得了有机认证。
传统食用菌生产受自然条件限制,种植周期长、产量不稳定、管理技术难度大、食用菌品质差、种植效率低。 因此,想要规模化生产优质蘑菇,就必须依靠现代技术。
程木国依托鲁东大学、烟台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和科研单位的实力,组建了强大的专家顾问团队和技术研发团队,克服了传统种植模式依靠天气的弊端并积累经验,改进生产技术,稳定和提高食用菌品质。 与鲁东大学农学院共同建设了省内领先的专业实验室、工作站和校企科研培训基地,共同开展食用菌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同时,他还介绍了智能蘑菇大棚的应用,安装了各种现代化设备,为蘑菇创造了可控、安全的生长环境。 “每种蘑菇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都不同,像这种雪莲蘑菇,逆境可以刺激它释放出风味物质,味道特别鲜美。” 程木国表示,由于采用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和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云平台,蘑菇大棚实现了远程智能控制和标准化生产管理。 只需一部手机,即可实现对菇棚灌溉、通风、降温、升温的远程自动化控制,从而提供不同品类的服务。 香菇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保证了香菇的年生长和年供应。
现在我们有了好蘑菇,那我们怎么卖呢? 在市、区两级农业广播学校的推荐下,程木国参加了多次高质量的农民培训班,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管理和销售技能。
依靠良好的品质和现代的经营理念,兴城农业生产的蘑菇深受市场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目前主要通过电商、社区团购、直营店、会员客户等渠道直接进入千家万户。
“早上下的单,中午就送达,中午下的单,晚上就送达,实现‘当天送达’。” 程木国表示,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让本地产的鲜蘑菇当天就端上市民的餐桌;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以接近市场的价格供应产品,从而造福于民。
在他的蘑菇屋里,各种蘑菇撑起“小雨伞”,搭建起一个奇幻的蘑菇世界:肉质香菇、嫩嫩的金顶侧耳、粉色粉色的蘑菇。侧耳外观均匀自然,菌盖是圆润厚实,手感紧实,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小蘑菇,大产业,别小看这个小蘑菇,一头连田地,一头连厨房,关系到老百姓的餐桌,关系到乡村振兴。” 程木国始终认为,食用菌产业潜力巨大。 发展潜力。 例如,烟台水果品种丰富,樱桃、苹果、葡萄等水果产业规模较大。 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果树下土地空间资源,选择合适的菌类进行合理种植,不仅可以通过“三料循环”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还开辟了新途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如今,经过积极探索和试验,苹果树、樱桃树下种植蘑菇已初见成效。 下一步,他将逐步完善和推广,以点带面,示范推广。 后期,他将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扶持、引领种植,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实现农民就业创业梦想,还可以扩大种植面积。规模。 和产量,让有机、新鲜、优质、健康的蘑菇走进千家万户,成为家乡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我会牢记当农民的初心,让大众用平常的价格吃上生态蘑菇、健康蘑菇。” 谈到未来,程木国信心十足,大步向前。
YMG全媒体记者苗春雷、通讯员宋秀英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