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类功效

露地赤松茸的栽培管理技术

赤松茸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品种之一,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赤松茸良好生长离不开精细栽培与严格管理,因地制宜合理栽培,保证赤松茸产量与品质。露地赤松茸的栽培条件

1土壤条件

为了提升露地赤松茸出菇速度,保持土壤透气性与持水性十分重要,有利于露地赤松茸菌丝生长。含有较高腐殖质,并且质地较为松软,同时具有良好持水性的园林土壤最适合露地赤松茸生长和栽培,土壤酸碱度5-7最佳。此外,尽可能不在粘性土壤中栽培露地赤松茸,此类土质透气性差、保温保湿效果不明显,并不利于露地赤松茸生长。

2光照条件

露地赤松茸在生长过程中,对阳光要求不高,喜阴、适当的阳光照射有利于露地赤松茸子实体形成,通常选择半遮阴林地作为露地赤松茸栽培区域,若选择四处无遮挡且较为空旷的区域栽培露地赤松茸,建议在栽培区域上方增设遮阳网,可确保露地赤松茸品质和产量。

3温度条件

露地赤松茸生长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温度过低或过高,不仅会导致露地赤松茸菌丝生长速度下降,严重时将会造成露地赤松茸死亡,通常情况下,当温度达到36度以上时,露地赤松茸菌丝不会在继续生长,持续高温导致菌丝死亡,若恢复正常温度,可以发现露地赤松茸菌丝生长速度延缓,虽然不会死亡,但会降低露地赤松茸产量。低温环境下,露地赤松茸菌丝生长极为缓慢,虽然不会影响产品,出菇日期会向后延缓,适当降低温度对露地赤松茸品质提升有着一定作用。20-26摄氏度是露地赤松茸生长最佳、最适合的温度。

4水源条件

水分充足是确保露地赤松茸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生长过程中虽然不需太多光照,但对水分需求量极大。通常会选择以滴灌或喷灌的方式来为露地赤松茸提供水分,同时也要做好种植区域排水工作,防止雨后积水过多,不能及时将多余雨水排出而导致露地赤松茸出现烂根情况,影响菌丝生长,严重会造成死亡,对露地赤松茸产量有着严重影响。

5空气条件

出于露地赤松茸好气性特点综合考虑,得知露天环境更加有利于赤松茸生长,给予赤松茸提供充足的空气条件,可有效提高露地赤松茸产量。在露地赤松茸实际栽培过程中,种植户应根据露地赤松茸真菌丝与子实体对空气条件的要求,做好相关栽培工作,确保露地赤松茸健康生长。

1培养基准备

选择稻草、稻壳以及木屑等原料并进行混合发酵,制作成露地赤松茸培养基,培养基散热后可进行栽培。栽培之前,需要将稻草与秸秆浸水两天,或者铺畦后充分浇水。在高温天气原料需要2~3天的预堆发酵,翻堆散热后再用作栽培,培养料的含水量要达到70%~75%。

2播种

根据露地赤松茸品种,选择合适的栽培区域,尽可能选择距离水源近、排水方便、有遮阴且向阳避风的区域。种植前需要对栽培区域进行整地、消毒,并按照一定距离栽培菌种

整地要求:在露地赤松茸栽培地块四周开好排水沟,其目的是防止雨后积水过多。整地作畦的具体作法如下:一是控制畦与畦之间的距离。通常情况下,畦高10~15厘米,宽90厘米,长150厘米,间距40厘米;二是菇床铺设。将菇床建在两棵树的中间或稍靠近畦的一侧,既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也便于对露地赤松茸进行管理。

3栽培期间管理

当菌床上料温高于30度时,种植户应及时进行通风,可向畦面喷洒冷水,可达到降温效果;若畦面过于干燥,根据露地赤松茸生长情况,喷洒适量的水,可达到保湿效果。当气温低于10度以下时,种植户需要为其盖膜,防止气温过低而影响菌丝生长。一般情况下,播种后5天露地赤松茸菌丝开始萌发,此时需要向菌床上添加腐殖质,并确定土壤中含水量是否保持在20%以内,为菌丝生长提供充足养分和水分;15-20天露地赤松茸菌丝全部露出,此时空气湿度应保持在85%-90%之间,在揭膜后停止喷水;当露地赤松茸形成白色子实体时,种植户应时刻观察畦面土壤湿度,根据露地赤松茸实际生长情况,少喷勤喷,既能维持适合露地赤松茸生长的湿度,又能避免因湿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生长。

露地赤松茸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露地赤松茸常见病害主要分为鬼伞类杂菌、白色石膏菌等。举例说明,鬼伞类杂菌病症发生时,菌料表面有明显灰白色米粒状菌蕾附着,病菌成熟后会形成黑色孢子,诱发此病症发生的原因是培养料发酵期间其湿度掌控不当或淋雨后导致培养料水分不均匀,大量氨气进入培养棚,没有及时通风,导致赤松茸发生鬼伞类杂菌病症。

栽培之前,对菌棚进行全面消毒,并向畦面喷洒石灰水,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效果,控制温度。将药剂喷洒在赤松茸病灶处,及时清除病害,防止病害扩散到其他菌株。

2虫害防治

螨虫与菌蝇是对赤松茸生长影响较大的虫害,赤松茸生长过程中若出现此类虫害,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在培养料边缘位置摆放杀虫灯或糖酒醋混合而成的液体,将其作为诱虫剂,灭杀螨虫与菌蝇。栽培前,尽可能选择无螨菌种,将稀释好的药剂喷洒在出菇前的菌种上,能够有效灭杀螨虫。精细栽培,严格管理,培育高品质赤松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