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清远香菇的历史文化渊源
摘要:浙江省清远县人工栽培香菇历史悠久,被誉为“香菇之源”。 香菇种植是清远农村村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产业。 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其独特的蘑菇文化。 通过梳理清远食用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以及食用菌文化的发展脉络,可以深入挖掘清远食用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希望为我国食用菌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文化。
香菇又名香菇、花菇,是食用菌的一种[1]。 最新研究表明,香菇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多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特点[2]。 香菇多糖可以调节人体内具有免疫功能的T细胞的活性,降低甲基胆蒽诱发肿瘤的能力。 香菇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小鼠肉瘤180的抑制率为97.5%,对艾氏癌的抑制率为80%[3]。 香菇还含有双链核糖核酸,可以诱导干扰素的产生,具有抗病毒能力[3]。 香菇广泛应用于中国美食中,被誉为菌中极品、蔬菜中极品[2]。
1 清远香菇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1.1 清远香菇的起源
清远是世界人工栽培香菇的发源地。 相传南宋建炎年间,浙江清远县村民吴三公经常出入深山老林,狩猎动物或采集野生菌类[4]。 在日积月累的观察和实践过程中,吴三公发现,一些被砍倒在地的树干、树枝的表皮上会长出蘑菇。 吴三公通过多次实践证明,蘑菇可以长在树干的表皮上[5]。 “切花法”应运而生,这也是世界上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人工栽培香菇的方法[6]。 尽管吴三公已成功发明了蘑菇栽培的“切花法”,但仍有不成功的案例[7]。 正当他疑惑之际,他冲动地用力敲击了树。 这种“敲门”动作刺激了菌丝的萌发,促进了香菇的发芽。 这就是后世菇农普遍采用的第二种人工栽培技术——“阿什玛菇技术”[8]。 当清远县吴三公发明了“花切法”、“木耳蘑菇术”等制蘑菇技术后,清远香菇的历史开始了繁盛。 早在1989年,国际热带真菌学会主席张书亭教授经过深入考察后发现清远是世界香菇人工栽培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于是亲笔题写了“香菇的起源”[9]。 古代菇农对吴三公感激不已。 为了纪念他的功绩,铭记他的恩德,人们自发在后光盖珠村修建了“灵仙祠”,祭祀吴三公为“蘑菇神”[10]。
1.2 清远市食用菌种植的发展历史
早在1741年,蘑菇农们就大力修建了一座供奉吴三公父子的寺庙。 从此,该寺因盛产香菇而闻名,吸引了众多技术精湛的专业人士和对香菇感兴趣的人士[11]。 菇农和外地人经常聚在一起讨论如何改进香菇的生产技术。 蘑菇生意兴隆[12]。 短时间内,当地蘑菇产量大幅增加,给菇农带来了极高的经济效益,也给庆元县带来了声誉[13]。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清远蘑菇种植作为传统产业受益匪浅[14],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 见图1。
图1 改革开放后清远食用菌的发展历程
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清远蘑菇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清远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蘑菇集散地,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地区的经销商[15]。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清远利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深厚的香菇文化底蕴,打造了香菇品牌和信誉。 目前,“清远香菇”已成为第一个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品牌[16]。
2 清远食用菌历史文化概况 2.1 清远食用菌文化与民俗风情
清远蘑菇培养物的主要成分如图2所示。
从图2可以看出,清远蘑菇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蘑菇文化的代表有洗谷、送饭、二都戏、求菜头、蘑菇山歌、落料等,还有独特的蘑菇民间戏曲、蘑菇功夫、蘑菇民歌、蘑菇谚语、鼓山方言等。的代表者。 香菇文化也起源于清远县[17],一直传承至今并为后人发扬光大。
图2 清远食用菌文化的主要成分
2.1.1 蘑菇功夫
蘑菇功夫是为了采摘蘑菇而发明的。 远古时期,山上就生长着香菇。 上山采摘蘑菇的农民经常遭到强盗和野兽的袭击。 为了成功采收香菇并生存,人们创造了自己的香菇功夫[18]。 相传为吴三公编撰,经清远几代菇农传承和完善[19]。 如今,蘑菇功夫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清远蘑菇文化的勇敢和智谋。
2.1.2 蘑菇民歌
“香菇山歌”的载体是清远特有的地方方言:古料白,俗称蘑菇方言[20]。 由于传统香菇产业生产艰苦,人们首先写山歌来缓解疲劳。 后来,为了记住香菇的栽培方法,人们将其神秘地隐藏在香菇民歌中[21]。 香菇山歌被纳入庆元县的日常民俗活动和祭祀活动中。 数百年来,香菇民歌文化神秘而经典,是清远香菇文化的特色[22]。
2.1.3 蘑菇歌剧
古民戏又称二都戏。 二都戏与清远蘑菇人的生活习俗、民间典故、蘑菇生产等密切相关,涵盖了丰富的清远蘑菇文化[23]。 顾人在婺剧词曲的基础上,吸收了赣南乱唱、唱腔的特点,并广泛传播[24]。 经过发展,该剧的伴奏、旋律、唱腔、对白等逐渐转变为具有颍川地方特色的剧目。 古民戏的演员本身就是蘑菇人。 他们一边生产,一边在业余时间唱歌、表演,丰富了山里宁静的生活[25]。
2.1.4 谷浴
山谷沐浴文化。 秋收后、进山前,庆元县菇农要举行“洗粮浴”仪式[26]。 家家户户杀猪,做麻糬,拿出自酿的酒献给香菇创始人吴三公。 [27] “洗粮洗澡”是蘑菇人特有的习俗。 一方面庆祝辛苦劳作后稻谷的丰收,另一方面也祝愿即将上山种蘑菇的亲人吉祥如意[28]。 浴粮这一天,菇农的母亲、妻子必须斋浴,携带酒肉到武三公殿,烧香拜神,祈求神灵保佑亲人一路平安,平安无事。蘑菇丰收[29]。
2.1.5 罗燎
落了就是回家的意思。 蘑菇种植者搬进宿舍的日期通常是保密的[30]。 相传,这是因为菇农害怕被“辽神”追赶。 本质上,他们害怕被阴谋[31]。
2.1.6 寻求运气
菇农们到吴三公殿烧香、点蜡烛、下跪、放鞭炮,向吴三公祈福。 这是因为,菇农们都希望能够在蘑菇产业里有所作为,就像人们过年,希望来年更加美好一样。 与[32]相同。
除了上述传统的蘑菇文化外,庆元县还有许多与蘑菇相关的文化活动,每一个习俗都值得后人传承。 是我国细菌培养的发展和创新。
2.2 清远香菇药食源文化
清远香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可用于预防疾病,也可作为药材[33]。 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中,清源香菇含有十八种。 因此,清远香菇是一种重要的保健食品,表现出药食同源[34]。 《吕氏春秋·本味》有“味最美,胜骆驼之菌”的观点[35]。 相传,庆元县有一个女孩,遭到地主的迫害。 她无法忍受伤害,逃到山里。 她整天吃蘑菇充饥。 她实际上活了一百多岁。 因此,清远当地村民称赞蘑菇为“长寿食品”[36]。 又相传明朝年间,金陵遭遇大旱。 太祖朱元璋下令吃斋祈雨,但祈雨失败。 当地出产的蘑菇,命御厨浸泡煮给朱元璋品尝。 朱元璋的食欲大增,健康状况也有所好转。 此菜也被列为宫廷佳肴[37]。
3 清远食用菌文化传承发展建议 3.1 清远食用菌文化传承方式
清远蘑菇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保护政策。 从幼儿园到大学生,蘑菇文化在学生群体中大力推广。 庆元县探索香菇文化的科研和教育价值,旨在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香菇文化遗产。 清远蘑菇文化主要继承自以下几个方面。
3.1.1 充分利用学校
将学校建设成为重要的生态文化传统教育基地。 通过培训、观看、听、学、说、唱、品尝来学习和了解蘑菇文化[38]。 大力推动食用菌科学研究、蘑菇功夫、蘑菇民歌、二都戏等民俗风情走进中小学校。 清远深深认识到,只有培养儿童青少年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人文情感,清远的蘑菇文化才能真正“活起来”。
3.1.2 举办活动展览
庆元县定期举办食用菌文化节,向世界展示食用菌文化,弘扬食用菌文化,吸引投资者,吸引对食用菌文化感兴趣的人才。 1992年,清远香菇举办了首届香菇文化节,至今已举办十余届。 每届香菇文化节的展示内容都不同,但每次香菇文化都变得更加丰富。 香菇文化节是清远传承和弘扬香菇文化的重要方式。
3.1.3 充分利用蘑菇文化发展旅游业
利用“文化+旅游”模式打造清远特色旅游线路,形成“文化旅游+食用菌”产业链[39],不仅起到了弘扬食用菌文化的作用,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在庆元县。
3.1.4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
将清远食用菌文化推向全国,延伸清远食用菌文化知名度,充分发挥“清远食用菌”公共品牌[40]。
3.2 对清远食用菌文化发展的建议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庆元县食用菌文化是中国食用菌文化的一部分。 其发展必须与中国菌文化的发展同步,走中国文化自信之路[41]。 树立清远蘑菇文化自信,必须大力弘扬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 然而,一味把蘑菇文化的根源放在清远地区,而不是拥抱海洋,拥抱其他地区的蘑菇文化,势必会阻碍蘑菇文化发展的信心。 。
3.2.1创新清远蘑菇文化符号
利用当前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清远香菇接入互联网,创新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互联网+清远香菇”独特文化。 互联网之路意味着清远香菇的传播更广、更深,清远香菇文化有更大的机会被不同地域、不同人群认可。 在网络上,清远香菇会与其他地区的蘑菇文化发生碰撞。 清远香菇若能与其他文化相兼容,取其精华,对其发展和提高有很大帮助。 接受网络上广大公众的判断,有利于清远食用菌文化发展成为现代价值潮流文化,对清远食用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3.2.2 清远食用菌文化人文关怀发展
庆元县不少中老年人对手工种植香菇有着深刻的记忆。 然而,随着香菇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香菇栽培活动在当代已不复存在[42]。 然而,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也是蘑菇文化发展至今的标志。 在探寻清远食用菌历史文化渊源的同时,关爱老一辈食用菌人,是清远食用菌文化人文关怀中最重要的一环。 通过出版有关蘑菇人的书籍,人们可以通过故事了解清远蘑菇文化,同时让骄傲的蘑菇人再次感受到蘑菇给他们带来的不同价值,从而体现人文关怀。
3.2.3 清远蘑菇文化蘑菇寺庙的建立
清远县可以融合当代蘑菇元素,建立网上清远蘑菇寺庙,可以有效地将清远蘑菇文化的寺庙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可以在其他香菇产区建立香菇寺庙,以创始人吴三公为主要对象,从而整合多地区的香菇文化,传播清远香菇文化[43]。
4。结论
清远香菇文化的发源地是清远。 清远人民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资源来传承和弘扬清远蘑菇文化。 但仔细观察清远蘑菇近年来的发展,却发现缺乏创新创意。 。 虽然形式和内容上有增加的元素,但缺乏与当代文化结合的元素。 如果现在不创新,未来它的传承价值就会逐渐弱化,很容易被新鲜文化所取代。 清远蘑菇文化的传播因形式原因现象严重。 在食用菌科研和教育中,要更加注重实质性的文化吸收,避免流于形式。 通过探究清远蘑菇的文化历史渊源,我们可以了解清远蘑菇文化的历史和当代功能。 可以全方位延伸清远蘑菇文化的多样性,对国内蘑菇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李海丽(1985-),女,硕士,信阳学院社会科学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历史文献研究
基金资助:2016年河南省软科学项目(162400410456);